、模块一:综合职业素养测评-机考赛题 中职组 03 卷
1.教师的人格、品性、德操对学生人格的形成起着奠基作用,这体现了教 师职业道德的( )
A.教育功能
B.导向功能
C.评价功能
D.示范功能
2.课间休息时,教师张某在教室吸烟,张某的行为( )
A.正确,吸烟是公民的自由权利
B.正确,课间休息时教师可以吸烟
C.不正确,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
D.不正确,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
3.餐前适合安排的活动是( )
A.户外活动
B.教学活动
C.安静活动
D.体育活动
4.幼儿园一 日活动可分为集体活动、小组活动、个别活动等,这种划分的 依据是( )
A.活动性质
B.组织形式
C.活动场所
D.教育方式
5.宋老师在组织幼儿户外体能挑战活动的过程中,看到许多幼儿满脸通红、 浑身湿透,就立即调整了活动,降低运动量,宋老师的做法( )
A.正确,关注幼儿活动中的个体差异
B.不正确,易导致幼儿运动密度不够
C.正确,遵循了户外运动的保育要求
D.不正确,易导致幼儿运动时长不够
6.在儿童的日常生活、游戏等活动中,创设或改变某种条件以引起儿童心 理的变化,这种研究方法是( )
A.观察法
B. 自然实验法
C.测验法
D.实验室实验法
7.维果斯基主张教学应当走在儿童现有发展水平的前面,促进儿童发展,在论述教学与发展的关系时,维果斯基提出了一个重要的概念是( )
A.图式
B.内化
C.同化、顺应与平衡化
D.最近发展区
8.儿童最早接受的、获得最基础生活知识和技能的教育类型是( )
A.学校教育
B.幼儿园教育
C.家庭教育
D. 自我教育
9.主要目的是改进和完善课程,为幼儿提供更适宜的教育机会和条件,促 进幼儿健康和谐地发展的环节是( )
A.游戏
B.反思
C.总结
D.评价
10.中班在故事活动《龟兔赛跑》中,老师让儿童分别扮演小兔子和小乌龟 的角色,通过这种方式让儿童清楚故事的情节发展。该教师采用的主要教 学方法是( )
A.观察法
B.讨论法
C.游戏法
D.演示法
11.户外环境是幼儿进行奔跑、跳跃、攀登等较剧烈运动的场所,一般来说, 每位幼儿的活动空间不少于( )
A.1 ㎡
B.2 ㎡
C.3 ㎡
D.4 ㎡
12.在“三八节 ”期间,教师围绕节日开展一系列教育教学活动,这一系 列活动可称为( )
A.主题活动
B.区域活动
C.领域活动
D.生活活动
13.有的新生在教师询问作业时轻松地说:“我不喜欢做 ”或“昨天我爸爸 带我去姥姥家了,所以我没写 ”,学前期特别是大班阶段应当注意培养儿 童的( )
A.发展人际交往能力
B.适当改变孩子的作息制度
C.幼儿的任务意识和规则意识
D.独立性
14.《3—6 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出,幼儿的发展是一个持续、渐进 的过程,同时也表现出一定的( )
A.稳定性特征
B.长期性特征
C.阶段性特征
D.持续性特征
15.儿童运用积木、积塑、金属、泥、沙、雪等各种材料进行建构或创造, 属于( )
A.角色游戏
B.结构游戏
C.表演游戏
D.规则游戏
16.在幼儿园中,幼儿感受到的更多是环境、活动、材料和教师的行为,而 不是教育者的教育目的和期望,这表明幼儿园教育具有( )
A.启蒙性
B.游戏化
C.生活化
D.潜在性
17.利用每天吃点心的环节引导幼儿感知“ 1 和许多 ”“大和小 ”,认识 各种食物和水果,以及感受分享的快乐,这体现了幼儿园教学活动的( )
A.生活性和启蒙性
B.活动性和参与性
C.游戏性和情境性
D.科学性和发展性
18.合理规划幼儿活动空间、合理安排使用班级物品,这些工作属于幼儿园 班级管理中的( )
A.计划制定
B.总结与评估
C.检查与计划调整
D.组织与实施
19.幼儿园的文化氛围、人际交往、设施材料都潜移默化地影响幼儿身心发 展,这种非正式的、间接的学前教育课程称为( )
A.活动课程
B.单元课程
C.隐性课程
D.显性课程
20.幼儿在游戏中不受实际环境的条件和时间的限制,通过想象,创造新情 境,这体现了游戏的( )
A.愉悦性
B.主动性
C.虚构性
D.非功利性
21.下列关于幼儿园班级管理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幼儿园班级管理能够对幼儿一 日生活进行组织与引导,让幼儿保持良好 生活规律
B.幼儿园班级工作计划一般是一学期制订一次,往往是在开学前或开学初 进行
C.幼儿园班级实行保育和教育相结合的原则
D.幼儿园班级中对幼儿进行分组,一般以2 人或3 人一组为宜
22.属于日常生活活动的是( )
A.餐饮完毕,幼儿自己收拾餐具
B.语言课上,幼儿听老师讲《乌鸦喝水》的故事
C.在户外活动前,热身
D.在幼儿午休前,看书
23.教育是一种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属于( )
A.生物现象
B.社会现象
C.心理现象
D.劳动现象
24.儿童通过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在教师的指导下对某个问题进行探讨、 评析,从而学习知识的方法是( )
A.讨论法
B.故事法
C.参观法
D.观察法
25.当发现某幼儿可能患有注意缺陷多动障碍时,老师需要向家长反馈并共 同寻找解决方法,最有效的家园沟通是( )
A.家访
B.书信
C.电话联系
D.家长会
26.学前教育机构中能满足幼儿基本生活需求的活动是指( )
A.教学活动
B.游戏活动
C. 日常生活活动
D.体育活动
27.幼儿教师指导幼儿练习整理个人物品、学习用具和玩具材料,其目的是 ( )
A.发展幼儿的秩序感和独立生活能力
B.让外人看起来整洁
C.减轻教师和保育员的负担
D.惩罚犯错的孩子
28.陀思妥耶夫斯基是 19 世纪俄国的伟大作家,被视作比肩列夫 ·托尔斯 泰的俄国文学的代表人物和“人类灵魂的伟大审问者 ”,下列选项中,属于其作品的是( )
A.《白痴》
B.《死魂灵》
C.《春》
D.《茶馆》
29.罕见病是一种患病率极低的疾病,但由于种类很多,而且我国人口基数 庞大,因此罕见病患者并不罕见,下列选项中,被称为“ 月亮孩子 ”的 罕见病是( )
A. 白化病
B.戈谢病
C.血友病
D.脆骨病
30.万里长城是由关隘、城台、烽火台和城墙组成的中国古代军事防御工程, 长城 的修筑历时十余个朝代,持续两千余年,是人类历史上修筑时间最久 的建筑工程,是世界建筑史上的奇迹,下列朝代中,修筑长城规模最大, 历时最久的是( )
A.秦朝
B.西汉
C.北宋
D.明朝
1.以下体现了良好职业道德的是( )
A.尊重客户
B.保护公司机密
C.公平对待同事
D.遵守工作规定
2.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幼儿辨别颜色能力的发展,主要在掌握颜色的名称
B.婴儿的视觉偏好表现在偏好直线多于曲线
C.弱视形成的原因完全是由先天条件引起的
D.治疗弱视的最佳时期是3~5 岁
3.《3~6 岁学前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强调幼儿应具有初步的探究能力, 这是科学探究的( )
A.根本目标
B.重要目标
C.基础目标
D.关键性目标
4.新入园的小班幼儿在洗手时出现了许多问题,有的把袖子弄湿、不洗手 背、冲不干净皂液;有的争抢或拥挤、玩水忘记洗手、擦手后毛巾乱放在架子上;有的 握不住大块肥皂;有的因毛巾离水池远,一路甩水把地面 弄得很湿;等等,对此,保教人员采取可以的措施有( )
A.让幼儿分批或排队洗手
B.教给幼儿洗手的顺序和方法
C.逐一检查并提醒幼儿放下衣袖
D.训斥幼儿
5.关于幼儿教师应具备的急救常识,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A.流鼻血后立即用卫生纸塞住
B.一氧化碳中毒后,应尽快为中毒者灌醋
C.幼儿跌伤肿胀,可先对伤部进行冷敷
D.骨折的处理原则是使断骨不再刺伤周围组织,不使骨折再加重
6.幼儿教育心理学是以心理学为基础,研究幼儿学习和有效教学的各种问 题的学科,它不单纯是心理学和幼儿教育学,还要从幼儿的日常生活和心 理活动出发考察幼儿的学习与教育,因此,幼儿教育心理学必然涉及的三 大变量包括( )
A.幼儿学习者
B.幼儿教育者
C.环境与教学
D.幼儿家庭经济条件
7.托幼机构中,消毒方法不合理的是( )
A.用温水肥皂洗涤,再用清水反复漂洗冲净的方式
B.用 0.2%的漂白粉溶液浸泡,再用清水反复漂洗冲净的方式
C.用蒸煮的方式
D.用紫外线照射的方式
8.幼儿园教育的双重任务包括( )
A.为幼儿服务
B.为教师服务
C.为园长服务
D.为家长服务
9.下列属于表演游戏的是( )
A.幼儿表演
B.桌面表演
C.影子戏
D.木偶戏
10.“奥苏伯尔方案 ”的基础包括( )
A.奥苏伯尔的学习理论
B.布鲁纳的发现学习理论
C.皮亚杰的发展理论
D.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
1.师德是幼儿园教师最基本、最重要的职业准则和规范。 ( )
对
错
2.游戏中有明确分工、合作及规则意识,有一到两个游戏的领导者,为了 共同的目标分工协作,这种游戏叫联合游戏。 ( )
对
错
3.“架空 ”是大班建构游戏的特点之一。 ( )
对
错
4.教育学的研究对象应该是以“教育事实 ”为基础,在教育价值观引导下 形成的“教育问题 ”,其目的在于探索和揭示教育活动的规律,以服务教 育实践。 ( )
对
错
5.幼儿小肌肉群发育较早,大肌肉群发育较晚。 ( )
对
错
6.学前儿童的肺活量小,可通过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方式增加肺活量。 ( )
对
错
7.发育迟缓是指儿童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出现速度放慢或顺序异常等现象。 ( )
对
错
8.人体丢失 20%的水就会威胁生命。 ( )
对
错
9.游戏精神是一种自 由想象和创造的精神,是一种重体验、轻结果的非功 利性的精神。 ( )
对
错
10.幼儿园游戏具有多样性、群体性和教育性的特点。 ( )
对
错
关闭
更多问卷
复制此问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