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学业水平考试
《思想政治》练习卷(2)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您的姓名:
1.职业生涯规划对个人职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可以帮助我们明确发展目标
B.可以帮助我们扬长避短
C.可以帮助我们提高执行力
D.可以帮助我们实现所有职业理想
2.个体对某种职业活动具有的比较稳定而持久的心理倾向是()
A.职业兴趣
B.职业性格
C.职业能力
D.职业价值观
3.小强通过以下途径提高自身的职业素养,不正确的方法是()
A.认真学习专业知识
B.苦练技术,提高专业技能
C.冥思苦想成功的方法
D.积极参加专业实训和实践
4.做好职业适应的准备,就是要做好角色的转换,从“学生”转换到()
A.成年人
B.公民
C.职业人
D.居民
5.“法安天下,德润人心”揭示了法治和德治的关系。下列关于法治和德治的关系,认识正确的是()
A.强化道德对法治的保障作用
B.法治与德治相互促进、相得益彰
C.法治重教化作用,德治重规范作用
D.德治比法治更具有权威性和强制性
6.习近平强调:“道德之于个人、之于社会,都具有基础性意义,做人做事第一位的是崇德修身。”下列关于道德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道德为人类社会所特有,时时处处都存在
B.只要是传统道德,都要继承发扬光大
C.中华传统美德是从中国革命道德中传承而来的
D.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应以个人主义为原则
7.为道德建设提供有益启发,为治国理政提供重要启示,成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源头活水的是()
A.传统道德
B.中华传统美德
C.社会公德
D.马克思主义
8.下列行为中,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的人无需负刑事责任的是()
A.盗窃
B.抢劫
C.贩卖毒品
D.故意杀人
9.宪法的生命在于实施,宪法在权威也在于实施。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宪法与其他法律具有同等效力
B.宪法的权威仅靠执法机关
C.维护宪法人人有责
D.宪法的实施和普通人没有关系
10.“法无明文规定不为罪,法无明文规定不处罚”。这句法谚体现了我国刑法的()
A.适用刑法人人平等原则
B.罪刑法定原则
C.保障人权原则
D.罪责刑相适应原则
11.以下对我国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生产资料所有制的认识,正确的是()
A.混合所有制经济是非公有制经济
B.非公有制经济是坚持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保证
C.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地位完全相同
D.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都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12.市场决定资源配置是市场经济的一般规律。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
A.辅助性作用
B.决定性作用
C.基础性作用
D.补充性作用
13.推动长江经济带共建综合交通体系、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高质量发展、粤港澳大湾区“1小时生活圈”,区域合作深度突破,“全国一盘棋”格局日益巩固。这体现了新发展理念中的()
A.和平发展
B.协调发展
C.绿色发展
D.开放发展
14.2020年1月,习近平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总结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党的初心和使命是党的性质宗旨、理想信念、奋斗目标的集中体现,激励着我们党永远坚守,砥砺着我们党坚毅前行。”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是()
A.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B.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C.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
D.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实现共同富裕
15.经济全球化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经之路,是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经济全球化的表现是()
A.生产全球化、金融全球化和杠杆全球化
B.分配全球化、贸易全球化和金融全球化
C.生产全球化、分配全球化和交换全球化
D.生产全球化、贸易全球化和金融全球化
16.习近平在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开幕式上强调:“中国开放的大门不会关闭,只会越开越大。”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我国坚持开放的目标不会变,扩大开放的决心不会变
B.我国的开放仅限于经济领域的开放
C.我国经济的发展都是建立在引进外资的基础上
D.我国将对外开放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
17.我国的全过程人民民主是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的民主,这体现了()
A.人民直接行使国家权力
B.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公民
C.全过程人民民主是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
D.全过程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属性
18.党的十八大以来,江苏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让经济发展和生态文明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
A.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
B.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C.江苏坚持走绿色发展道路
D.应当全面开发绿水青山,挖掘所有经济效益
19.在腾格里沙漠南缘的八步沙,有三代人秉持着“一棵树、一把草,压住沙子防风掏”的坚定信念,管护封沙育林育草面积达到40多万亩,成功让古浪县北部的风沙线后退了30多公里。这表明了()
A.人们可以创造和改变自然规律
B.人的主观能动性能够决定自然变化
C.想问题办事情要做到客观符合主观
D.做到尊重客观规律和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统一
20.唐代李贺有诗句:“少年安能长少年,海波尚变为桑田。”其蕴含的哲理是 ()
A.运动是永恒的、绝对的
B.运动是物质的唯一属性
C.物质运动是杂乱无章的
D.运动是静止的特殊状态
二、是非题(根据题意判断正确与错误,正确的选A,错误的选B。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21.职业生涯规划是个人的事情,与他人和社会无关。
对
错
22.“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这句名言说明了做任何事情都要有计划、有准备,不能凭一时的热情和冲动盲目地行动。
对
错
23.通过认识自我,可以发现自己的兴趣、性格和价值观,树立与自我相符的职业目标。
对
错
24.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人签订的合同就能生效。
对
错
25.劳动争议仲裁是指当发生经济纠纷时,当事人根据达成的仲裁协议,自愿将争议提交给仲裁机构进行裁决,解决纠纷。
对
错
26.生产资料所有制决定着这个社会的基本性质和发展方向。
对
错
27.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我国的一项根本政治制度。
对
错
28.健康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既是民生问题,也是社会政治问题。
对
错
29.假象也是事物本质的表现。
对
错
30.自我价值是个体生存和发展的必要条件,是人的根本价值。
对
错
三、多选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材料一:《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25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达11.23亿人,互联网普及率达79.7%,越来越多的群体共享数字发展成果。同时,人工智能技术应用加速落地,新兴市场蓬勃发展,科技创新赋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材料二:互联网为未成年人丰富娱乐社交方式、拓展学习空间等提供了前所未有的便利条件。但互联网空间内,风险、诱惑与陷阱等也无处不在、无时不有。未成年人网络充值打赏、网络欺凌、虚假信息传播、隐私泄露等都是近年来涌现出来的新问题,都为当下的未成年人保护带来了新的挑战。
2024年1月1日,我国第一部专门性的未成年人网络保护综合立法《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条例》正式施行,该《条例》进一步明确了未成年人网络保护的原则要求,实行社会共治。并设置了未成年人网络素养促进、个人信息网络保护等方面的保护性制度。
31.材料一中的《报告》显示,科技创新赋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为了实现高质量发展,建设创新型国家,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我国要坚决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B.我国要坚决实施人才强国战略
C.只有大国工匠才是高素质劳动者
D.我国要坚决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32.互联网为未成年人发展提供了便利条件,但同时也带来了新的挑战。这体现的唯物辩证法观点是 ()
A.矛盾即对立统一,具有普遍性
B.要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C.内因和外因是相互决定的
D.内因必须通过外因才能起作用
33.健全网络综合治理体系,不仅要靠完善的网络立法,还要依靠网络道德自律,充分发挥道德的教化作用,让未成年人在数字时代中既能享受科技红利,又能守住成长底线。这体现了()
A.既重视发挥法律的教化作用,又重视发挥道德的规范作用
B.以法治承载道德理念,强化法治对道德的保障作用
C.以道德滋养法治精神,强化道德对法治的支撑作用
D.法律与道德相辅相成,法治与德治相得益彰
34.《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条例》正式实施,是我国法治建设的一项成就。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是一个系统工程,实现全面依法治国总目标,必须做到()
A.科学立法
B.严格执法
C.公正司法
D.全民守法
35.沉迷网络不利于未成年人健康成长,属于不良行为。未成年人加强自我防范,杜绝不良行为,应该做到()
A.充分认识不良行为的危害,增强辨别是非的能力
B.无知无畏、以身试法
C.自觉抵制不良诱惑
D.不心存侥幸,学会自律
关闭
更多问卷
复制此问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