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和传承中华优秀语言文化视角下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创新性研究调查问卷
1.您的年级:
大一
大二
大三
毕业年级
2.您是否有参与过中华优秀语言文化相关的校园实践活动(如活动组织、作品创作等):
多次参与,担任核心角色
偶尔参与,作为普通参与者
从未参与,但有参与意愿
从未参与,也无参与意愿
3.您所在高校是否有数字化平台(如校园 APP、微信公众号、专题网站)推广中华优秀语言文化:
有多个平台,内容更新频繁(每周≥3次)
有1-2个平台,内容更新较慢(每月1-2次)
有平台,但极少更新内容
无专门数字化平台
4.您常用的中华优秀语言文化数字化学习形式(可多选):
文化知识类短视频(如抖音、B站专题内容)
在线课程/直播讲解(如MOOC、校园直播课)
互动类小程序(如诗词答题、汉字听写工具)
数字博物馆/线上展览(如书法、古籍数字资源)
从未使用过数字化形式学习
5.您希望高校在中华优秀语言文化数字化传承方面增加哪些功能(可多选):
个性化学习推荐(根据兴趣推送诗词、方言内容)
线上互动社区(师生交流文化学习心得、分享作品)
数字资源库(可下载的书法字帖、诗词音频等)
虚拟仿真体验(如VR体验古代诗词场景、书法创作)
其他(请注明)
6.您所在高校是否有 “师生共建” 中华优秀语言文化项目(如教师指导学生文化社团、师生合作创作作品):
有多个项目,长期开展
有1-2个项目,阶段性开展
曾开展过,但未持续
从未开展
7.您认为高校是否有必要联合校外机构(如文化场馆、非遗传承人、企业)开展语言文化活动:
非常有必要,能引入专业资源
有必要,可丰富活动形式
无所谓,校内资源已足够
没必要,会增加协调成本
8.您是否愿意参与跨群体语言文化实践活动(如跟随非遗传承人学习方言戏曲、与企业合作设计语言文化产品):
非常愿意,能提升实践能力
愿意,若时间安排合适
不太愿意,担心占用过多时间
不愿意,无兴趣参与
9.校园语言文化建设创新难点与改进方向
您认为高校在中华优秀语言文化传承创新中,最缺乏的资源是(可多选):
专业师资(如方言研究、书法教学人才)
资金支持(用于活动开展、设施建设)
创新技术(如数字化、沉浸式体验技术)
优质内容(符合学生兴趣的文化活动设计)
其他(请注明)
10.您认为当前校园语言文化活动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可多选):
形式单一,缺乏新鲜感(如仅以讲座、比赛为主)
参与门槛高,普通学生难以参与
宣传不足,很多活动无人知晓
缺乏后续反馈,参与后无持续影响
其他(请注明)
11.您希望高校建立怎样的机制鼓励师生参与语言文化创新(可多选):
A. 学分认定(参与活动可获选修课学分)
B. 评奖评优倾斜(纳入奖学金、评优考核)
C. 成果展示平台(如校园展览、线上作品集)
D. 创新项目孵化(提供场地、资金支持原创项目)
E. 其他(请注明)
关闭
更多问卷
复制此问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