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宁龙虎山景区社区共管模式优化研究调查问卷
尊敬的南宁龙虎山社区居民朋友们:
您好!首先非常感谢您百忙之中抽出时间参与本次问卷调查。我是南宁师范大学旅游管理专业的学生,目前正在进行关于南宁龙虎山景区社区共管模式的学术研究,本问卷是想了解您对"景区与社区共同管理”的真实想法和感受,为本研究提供参考。文件采用匿名的方式,所有数据仅用于学术研究,绝不外泄。感谢您的支持与参与!
第一部分:基本信息
1. 您的年龄:
18岁以下
19-30岁
31-55岁
56岁以上
2. 您的职业:
学生
景区工作人员
旅游业从业者(餐饮、民宿、导游等)
企业职工
公务员/事业单位
自由职业
退休人员
其他
3. 您的每个月收入是?
1500-2000元
2000-4000元
4000-6000元
6000-8000元
8000元以上
4. 您的身份:
游客
景区周边社区
景区工作人员
政府/村委相关工作人员
其他
第二部分:景区核心问题印象感知
5. 您的旅游频率
首次来访
每年1~2次
每年3~5次
每年6次以上
6. 您选择南宁龙虎山景区的首要原因是?
猕猴互动体验(如观猴群表演、投喂互动)
自然生态景观(如原始森林、瀑布)
特色游玩项目?(如竹筏游江看“海军猴群”)
亲子科普价值(如猕猴习性讲解、自然教育)
周边口碑推荐
7. 您对景区以下核心体验的满意度评分(5分为非常满意,1分为非常不满意)
很不满意
不满意
一般
满意
很满意
猴群互动的趣味性与安全性
自然景观的观赏性
特色项目(如竹筏游江)体验
景区整体环境卫生
8. 您在游览中是否接触过社区参与服务?(如社区居民经营的餐饮/民宿、猕猴向导等)
多次接触,体验良好
偶尔接触,体验一般
未接触,但有了解
完全不了解
9. 您认为社区参与景区服务对您的游览体验有何影响?
显著提升(如获得更地道的本地体验)
有一定提升(增加服务多样性)
无明显影响
略有降低(如服务不够专业
第二部分:社区参与与决策
10. 您是否了解景区“社区共管”的相关概念
完全不了解
仅听说过
了解一些
非常了解
11. 您是否参与过景区的"社区共管"的相关会议?
多次参与
偶尔参与
未参与但知晓
完全不知晓
12. 您认为社区居民在社区管理中的“话语权”程度?
很强(意见能被重视采纳)
较强(部分意见被采纳)
较弱(意见难被关注)
无话语权
13. 若有机会,您是否愿意参与景区公关工作?
非常愿意
愿意
不确定
不愿意
第三部分:利益分配与获得感
14. 您认为景区发展给社区居民带来的经济收益(如就业、增收)是否公平?
非常公平
基本公平
不太公平
极不公平
15. 若您认为”不公公平/极为不公平“,主要原因是?
景区就业岗位优先照片外部人员,社区居民机会少
景区收益反哺社区(如为用于道路、垃圾处理等基础设施
猕猴破坏作物后,景区补偿不足/不及时
社区旅游从业者(如餐饮)未获得景区流量支持
16. 您是否享受过景区相关的利益分红、补贴(如生态补偿、就业扶持)?
多次享受
偶尔享受
未享受但知晓
完全不知晓
17. 您认为景区应通过哪种方式提升居民收益?(可多选,按重要性优先排序)
增加就业岗位
完善分红制度
扶持社区特色产业
第四部分:人猴冲突与生态保护
18. 您的生活/游览是否受到景区猕猴(扰民、抢食、破坏作物)的影响?
严重影响
一般影响
轻微影响
无影响
19. 若受到影响,具体表现为?
猕猴闯入家中/店铺抢夺食物
猕猴破坏农作物导致经济损失
猕猴攻击老人小孩
游览时被猕猴抢食或骚扰
20. 您认为景区对“人猴关系”的管理效果?
非常好
较好
较差
非常差
第五部分:社区能力建设感知
21. 您是否参加过景区或政府组织的共管相关培训(如生态保护知识、旅游服务)?
多次参加
偶尔参加
未参加但想参加
不想参加
22. 您认为目前社区在共管工作中最缺乏的能力是?
专业知识
沟通协调能力
组织管理能力
其他
第六版部分:沟通协调与共管认知
23. 你是否知晓景区与社区的沟通渠道(如居委会对接、意见箱)?
非常清楚
基本清楚
不太清楚
完全不清楚
24. 您对目前景区与社区的沟通效率满意度?
非常满意
满意
不满意
非常不满意
25. 您认为景区社区共管对社区发展的“积极作用”程度?
作用及大(如提升收入、改善环境)
作用较大
作用较小
无作用
26. 您认为优化景区社区共管模式最需要解决的问题是?
提升居民参与权
优化利益分配
加强人猴管理
畅通沟通渠道
其他
27. 您是否会向他人推荐南宁龙虎山景区?
一定会
可能会
不确定
不太会
完全不会
关闭
更多问卷
复制此问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