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助教支持下高校教师课堂角色塑造与职业倦怠干预研究调查问卷

1.

 性别:

2.

年龄:

3.

 最高学历

4.

职称

5.

 教龄

6. 不同教龄阶段,您对AI助教辅助教学的信任度是否存在差异
7.

您目前主要承担的教学类型是:(可多选)

8. 使用AI助教的时间
9.

 您对AI助教(如智能教学平台、自动批改系统、学情分析工具、虚拟助教等)的了解程度是? 

10.

您在目前的课堂教学或教学管理工作中,使用AI助教类工具的频率是?

11. 您认为AI助教对教学过程的影响有哪些?
12.

您使用AI助教主要用于哪些教学环节?(可多选)

13.

总体而言,您对AI助教在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持何种态度?

14. AI助教支持下教师角色重塑感知(正向)【1=非常不符合, 2=不太符合,3=一般,4=比较符合,5=非常符合
  • 1
  • 2
  • 3
  • 4
  • 5
在所授的教学类型课程中使用AI助教,增强了我的角色重塑的助力程度
使用AI助教后,我可以更专注于教学设计与创新
AI助教提供的数据支持我更加精准的教学决策
AI助教支持下,我认为自己作为知识引导者的角色感知发生了变化
使用AI助教后,我更加注重在课堂上扮演情感支持者的角色。
15. AI助教支持下教师角色重塑感知(负向)【1=非常不符合, 2=不太符合,3=一般,4=比较符合,5=非常符合
  • 1
  • 2
  • 3
  • 4
  • 5
使用AI助教给我带来了额外的压力和负担
我担心自己对AI的掌握跟不上发展的速度
我担心过度依赖AI会降低师生之间的人文关怀
16. 回想近半年来的工作感受,选择以下情况发生的概率(情感耗竭维度)【1=极少,2=偶尔,3=经常,4=十分频繁,5=非常频繁】
  • 1
  • 2
  • 3
  • 4
  • 5
完成一天的教学/科研任务后,我感到精疲力尽
面对工作中的各类考核、评聘要求我感觉压力巨大
我发现自己很难保持积极的态度
工作让我有快要崩溃的感觉
教学工作让我承受的情感负担过大
我发现自己很容易因为工作上的小事而烦躁或沮丧
17. 教学/科研疏离感(去个性化)维度(反映对工作对象或工作本身的疏远、冷漠态度)【1=极少,2=偶尔,3=经常,4=十分频繁,5=非常频繁】
  • 1
  • 2
  • 3
  • 4
  • 5
我很难对学生的困难感到同情
我变得对学生没有热情
我对学生的问题感到厌烦
我对自己所做的工作是否有贡献越来越不关心
我对参加院系的教研活动和集体事务失去兴趣
我怀疑自己的教学工作是否真的对学生有价值
18. 个人成就感维度【1=极少,2=偶尔,3=经常,4=十分频繁,5=非常频繁】
  • 1
  • 2
  • 3
  • 4
  • 5
我在教学中极少得到应有的理解和尊重
我觉得我在教学中没有得到应有的回报
我在工作中能体会到成就感和价值感
我觉得自己可以有效的传播知识给学生
我觉得自己在科研上面取得了显著的成果
更多问卷 复制此问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