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竞赛

1.1952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实施纲要》。
2.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是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的重要内容和制度保障。
3.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是我国内陆边界最长的省级行政区划。
4.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也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坚实根基。
5.2021年召开的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的主题是: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推动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
6.2021年中央民族工作会议强调,要坚决防范民族领域重大风险隐患,要守住意识形态阵地,积极稳妥处理涉民族问题因素的意识形态问题,持续肃清民族分裂、宗教极端思想毒流。
7.只有顺应时代变化,按照增进共同性的方向改进民族工作,做到共同性和差异性的辩证统一,民族因素和区域因素的有机结合,才能把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做好做细做扎实。
8.坚持准确把握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基本国情,把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作为各民族最高利益。
9.各民族的差异性将长期存在,尊重、包容差异性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应有之义,同时也要认识到共同性是主导,是方向、前提和根本,差异性不能削弱和危害共同性。
10.我们要全面贯彻党的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坚持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促进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拥抱在一起,推动中华民族走向包容性更强、凝聚力更大的命运共同体。
11.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政治基础。
12.核心价值观是一个民族赖以维系的精神纽带,是一个国家共同的思想道德基础。
13.民族区域自治法是实施宪法规定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 基本法律。
14.民族区域自治要以有利于巩固国家统一、有利于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有利于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为着力点,切实做到统一与自治相结合、民族因素与区域因素相结合。
15.人民有信仰,国家有力量,民族有希望。
16.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一部中华民族史就是一部各民族团结凝聚、共同奋进的历史。
17.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纲”,所有工作要向此聚焦。
18.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各民族一律平等。国家保障各少数民族的合法的权利和利益,维护和发展各民族的平等、团结、互助、和谐关系。
19.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断增强各族群众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
20.各民族之所以团结融合,多元之所以聚为一体,源自各民族文化上的兼收并蓄、经济上的相互依存、情感上的相互亲近,源自中华民族追求团结统一的内生动力。
21.各民族团结携手,共同迈进全面小康,体现了中华民族优良传统,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势。
22.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这是新时代我国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生动写照,也是新时代民族工作创新推进的鲜明特征。
23.做好民族工作,最关键的是搞好民族团结,最管用的是争取人心。
24.2020年9月,国务院印发《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语言文字工作的意见》,强调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牢固确立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主体地位。
25.要加强民族领域基础理论问题和重大现实问题研究,创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族理论政策的话语体系,提升在国际上的影响力和感召力。
26.1947年建立了第一个省级民族区域自治地方是内蒙古自治区。
27.2021年中央民族工作会议指出,回顾党的百年历程,党的民族工作取得的最大成就就是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
28.我们党创造性地把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同中国民族问题具体实际相结合,走出一条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确立了党的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把民族平等作为立国的根本原则之一,确立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29.各民族之所以团结融合,多元之所以聚为一体,源自各民族文化上的兼收并蓄、经济上的相互依存、情感上的相互亲近,源自中华民族追求团结统一的内生动力。
30.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做好民族工作,必须坚持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为指导,牢牢把握民族工作新的历史方位,紧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工作主线,努力开创党的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31.我国年满20周岁不能再更改民族成分。
32.中央民族工作会议指出,必须坚持正确的中华民族历史观,增强对中华民族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33.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地方的面积约占全国总面积的64%。
34.《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颁布于1984年10月1日。
35.习近平总书记在2019年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强调,要全面贯彻党的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坚持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促进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拥抱在一起,推动中华民族走向包容性更强、凝聚力更大的命运共同体。
36.第一次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于1988年召开。
37.人民币上的四种少数民族文字是蒙古文、藏文、维吾尔文、壮文。
38.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39.文化认同是最深沉、最持久的认同,是民族团结之根、民族和睦之魂。
40.最早提出民族区域自治理念的人物是马克思。
41.“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于党的十九大写入党章。
42.蒙古族被称为“马背民族。
43.“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显示了民族风俗习惯的地域性特征。
44.2021年召开的中央民族工作会议是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的第五次民族工作会议。
45.我国各少数民族中,在全国分布范围最广泛的是回族。
46.我国10个少数民族有清真饮食传统习惯。
47.做好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要重点把握好共同性和差异性的关系、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和各民族意识的关系、中华文化和各民族文化的关系、物质和精神的关系。
48.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要坚持统一和自治相结合。
49.中央民族工作会议指出,必须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高度把握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历史方位,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统筹谋划和推进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
50.“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是费孝通提出的。
51.我国人民代表大会中设立的民族工作的专门机构称民族委员会。
52.《中国公民民族成份登记管理办法》规定:公民的民族成份,只能依据父母的民族成份确认、登记。
53.中央民族工作会议指出,要正确把握共同性和差异性的关系,增进共同性、尊重和包容差异性是民族工作的重要原则。
54.各民族优秀传统文化都是中华文化的组成部分,中华文化是主干,各民族文化是枝叶,根深干壮才能枝繁叶茂。
55.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概括起来有“十二个必须”。
56.《阿诗玛》是彝族民间著名的叙事长诗。
57.人民币上有4种少数民族文字。
58.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要以铸牢中华民族同体意识为主线,把民族团结进步事业作为基础性事业抓紧抓好。
60.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地方分为哪三级?
61.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要坚决反对的“两种民族主义”是什么?
62.建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区“四个家园”指的是?
63.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主体是什么?
64.民族区域自治法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65.民族团结中的四个“人人”指的是什么?
66.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内涵是什么?
67.我们国家统一之基、民族团结之本、精神力量之魂是什么?
68.民族区域自治法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69.民族团结进步的四项教育是什么?
70.加强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的保障措施是什么?
71.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的特点是什么?
72.国家民委提出的“三项计划”是指什么?
73.做好民族工作“三个事关”的内容是什么?
74.在各民族传统文化中,风俗习惯包括什么?
75.人民的依靠和民族的坐标分别是指?
76.新时代我国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写照和民族工作推进的鲜明特征主要是?
77.维护民族团结“两多两坚决”的内容是什么?
78.什么是民族?
79.尊重和包容差异性中的“差异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80.什么是民族团结?
81.为什么要实行民族区域自治?
82.“五个共同”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83.如何正确把握中华文化和各民族文化的关系?
84.为什么说“中华民族是多元一体的伟大民族”?
85.如何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
86.中华民族命运共同体的本质特征是什么?
87.四个意识具体有那些?
88.要坚持新时代好干部标准,努力建设一支什么样的民族地区干部队伍,确保各级领导权把握在忠诚干净担当的干部手中?
89.对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的要求是什么?
90.按照《中共延边州委关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打造民族团结进步升级版的决定》,坚持“四个第一”具体指哪些?
91.按照《中共延边州委关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打造民族团结进步升级版的决定》,实施“五个一批”行动具体是哪些?
92.打造延边州民族团结进步升级版的工作原则是什么?
93.打造延边州民族团结进步升级版的五项工程是什么?
94.赋予所有改革发展以"三个意义"具体指什么?
95.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要正确把握哪“四种关系”?
96.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五大重点任务”有哪些?
97.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四个并重”指的是什么?
98.各民族怎样形成密不可分的共同体?
99.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提出的要正确把握“四个关系”是什么?
100.如何落实民族团结教育?
101.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格局是指什么?
102.如何落实民族团结教育?
103.党的二十大提出的我国民族工作的基本方针是什么?
104.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五项重点任务”指的是什么?
105.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106.对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要求是什么?
107.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是一个科学理论体系,是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根本遵循,其精神实质集中体现为“十二个必须”。请回答这“十二个必须”具体指哪些内容?
108.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大意义是什么?
109.如何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
更多问卷 复制此问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