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科学教育政策落实现状调查问卷
您好,我们是来自北京师范大学学生,本问卷旨在了解北京市中小学科学教育政策在学校的实施现状,面向中小学科学教育任课老师,重点关注科学课程、科学活动、师资队伍建设和资源保障四个方面。问卷采用匿名方式,所有数据仅用于学术研究,我们将对您的信息严格保密。问卷填写大约需要10分钟,感谢您的参与和支持。
1.
您的性别
女
男
2. 您的教龄
5年及以下
6-10年
11-15年
16-20年
20年以上
3. 您的最高学历
大专及以下
本科
硕士研究生
博士研究生
4. 您的职称
三级教师
二级教师
一级教师
高级教师
正高级教师
5. 您任教的学校类型
小学
初中
九年一贯制学校
其他(请注明):
6. 您所在的学校区域
首都功能核心区(东城、西城)
城市功能拓展区(朝阳、海淀、丰台、石景山)
城市发展新区(房山、通州、顺义、昌平、大兴)
生态涵养区(门头沟、平谷、怀柔、密云、延庆)
7. 您目前承担的科学教育相关工作(可多选)
小学科学课专职教师
中学物理课教师
中学化学课教师
中学生物课教师
中学地理课教师
信息技术/通用技术教师
科技社团指导教师
科技竞赛辅导员
其他(请注明)
8. 您所教授的科学类课程每周课时数为多少
每周0节
每周1-2节
每周3节及以上
9.
在您的科学类课程中,以下教学内容的体现程度如何?
体现很少
体现较少
一般
体现较多
体现很多
科学基础知识讲授
实验操作技能训练
科学探究过程体验
技术工程实践应用
科学史与科学本质
科技前沿与热点
科学伦理与社会责任
跨学科主题学习
10. 在科学课程中,您采用以下教学方法的频率如何?
从不使用
偶尔使用
有时使用
经常使用
总是使用
讲授式教学
实验演示
学生分组实验
探究式学习
项目式学习
问题导向学习(PBL)
户外/现场教学
利用信息技术工具
11. 您学校科学类课程教材使用情况如何?
统一使用人教版教材
使用多种版本教材
主要使用校本教材
其他(请注明)
12. 实验教学条件:
您教授的学科:_______
您所在学科实验室数量:_____个
13. 实验设备完好率
低于50%
50%-70%
70%-85%
85%-95%
95%以上
14. 实验材料供应
严重不足
不足
一般
充足
很充足
15. 使用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虚拟实验平台/其他科学教育APP频率
从不
很少
有时
经常
总是
16. 科学课程的学生评价方式有哪些?(可多选)
书面考试
实验操作考核
科学探究报告评价
项目作品评价
课堂表现评价
科技竞赛成绩
自我评价与反思
同伴互评
成长档案袋
其他(请注明)
17. 您是否参与过校本科学课程开发或改编?
是(请简要说明)
否
18. 贵校开展以下科学活动的频率如何?
从不开展
每学期1次
每学期2-3次
每月1次
每周1次或更多
科学兴趣小组/社团
科学讲座/专家报告
科技竞赛辅导
科学主题班会
科技节/科学周活动
科学观影活动
科学阅读活动
19. 贵校组织以下校外科学实践活动的频率如何?
从不组织
每学年1次
每学年2-3次
每学期1次
每学期多次
科技馆/博物馆参观
高校/科研院所参观
企业参访
野外科学考察
科学夏令营/冬令营
社区科学服务
20. 近三年来,贵校学生参与以下科技竞赛的情况如何?
从不参与
偶尔参与
每次参与
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
机器人竞赛
编程竞赛
各类奥林匹克竞赛
其他科学类竞赛
21. 您所在学校以下竞赛是否获得区级及以上奖项(若知悉可写出获奖数目)
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
机器人竞赛
编程竞赛
各类奥林匹克竞赛
其他科学类竞赛
22. 您认为科学活动对学生发展的影响程度如何?
没有影响
影响较小
一般
影响较大
影响很大
科学兴趣激发
科学知识拓展
科学技能提升
科学态度养成
创新能力培养
团队合作能力
表达交流能力
23. 贵校对您所在学科的科学活动支持情况如何?
年度科学活动经费
无专门经费
1万元以下
1-3万元
3-5万元
5万元以上
24. 活动指导教师工作量计算
不计算工作量
按额外工作量计算
部分计入工作量
完全计入正常工作量
25. 科学活动成果激励机制
无任何激励
口头表扬
绩效加分
物质奖励
职称评定优先
26. 您认为您的科学教师专业背景与所教科目匹配度
完全匹配
较为匹配
一般
匹配度较低
完全不匹配
27. 您所教授科目平均周课时
10节以下
10-12节
13-15节
16-18节
19节以上
28. 近三年来,您参加科学教育相关培训的频率
从未参加
1-2次/年
3-4次/年
5-6次/年
6次以上/年
29. 培训类型:(可多选)
区级教研培训
市级专题培训
国家级培训
高校/科研机构组织的培训
在线培训课程
企业组织的技术培训
国际交流培训
其他(请注明):
30. 培训内容涵盖:(可多选)
科学学科知识更新
实验教学技能
探究式教学方法
STEM/STEAM教育理念
评价方法与策略
信息技术与科学教育融合
科学课程开发
其他(请注明):
31. 您认为当前培训中最需要加强的方面是(可多选)
先进教育理念学习
跨学科教学能力
实验设计与指导能力
科技前沿知识更新
信息技术应用能力
科研方法与论文写作
其他(请注明):
32. 您对自己科学教育专业能力的评价如何?
非常不满意
不满意
一般
满意
非常满意
科学学科知识储备
实验设计与操作能力
探究式教学组织能力
跨学科整合能力
信息技术应用能力
科学课程开发能力
学生科学评价能力
科技活动指导能力
33. 您参与科学教育教研活动的频率如何?
每周1次及以上
每两周1次
每月1次
不定期开展
几乎不开展
34. 教研活动主要形式:(最多选4项)
听课评课
集体备课
专题研讨
案例分析与分享
课题研究
专家讲座
教学比赛
其他(请注明):
35. 教研活动主要内容:(最多选4项)
教材教法研究
教学问题解决
评价方式改进
课程资源开发
教学成果交流
教育政策学习
其他(请注明):
36. 近三年来,您主持或参与科学教育相关课题研究情况
主持市级及以上课题____项
主持区级课题_____项
主持校级课题_____项
参与他人课题_____项
未参与任何课题
37. 近三年来,您的科学教育相关成果有哪些?
发表论文_____篇
出版著作_____部
开发校本课程_____门
获得专利_____项
教学比赛获奖_____次
指导学生竞赛获奖_____项
其他(请注明):
无任何成果
38. 您所在学科科学教育设施设备配置情况如何?
没有配置
配置不足
基本满足
配置较好
配置先进
基础实验室
创新实验室/探究实验室
STEM/STEAM专用教室
科学仪器设备
实验材料
计算机及网络设备
多媒体教学设备
科学图书资源
39. 学校是否有专属的科学教育网络平台
有
没有
正在建设
40. 是否开发或购买科学教育软件
是
否
计划中
41. 贵校科学教育生均经费投入情况
无明确投入
200元以下
200-500元
500-1000元
1000元以上
42. 经费使用方向:(可多选)
设备购置
材料消耗
教师培训
外聘专家
学生活动
课程开发
其他(请注明):
43. 您所在学科与社会机构合作开展科学教育的情况如何?
是否聘请校外专家指导科学教育
是否与高校/科研机构建立合作关系
是否与企业建立合作关系
是否与科技场馆建立长期合作
是否利用在线资源平台
44. 您认为利用校外资源面临的主要困难是:(可多选)
缺乏信息渠道
经费不足
时间难以协调
安全问题限制
学校不重视
资源本身不适合
政策支持不足
其他(请注明):
45. 您在教学中进行跨学科整合的情况如何?
从未尝试
很少整合(每学期1-2次)
有时整合(每月1-2次)
经常整合(每周1-2次)
总是整合(几乎每节课)
46. 您采用的主要跨学科整合方式有哪些?(最多选3项)
主题式项目学习
基于问题的学习
学科内容渗透
综合实践活动
社团活动
其他(请注明):
47. 您对以下科学教育政策的了解程度如何?
完全不了解
不太了解
一般
比较了解
非常了解
《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规划纲要(2021—2035年)》
《教育部等十八部门关于加强新时代中小学科学教育工作的意见》
《北京市中小学科技教育示范学校评价指标》
其他科学教育相关政策
48. 您认为这些政策在贵校的落实情况如何?
完全未落实
少量落实
基本落实
完全落实
49. 贵校对科学教育政策的执行采取了哪些措施?(可多选)
组织政策学习与宣传
制定实施方案
增加经费投入
加强师资培训
改善设施设备
开发课程资源
建立评价机制
未采取任何措施
其他(请注明):
50. 您认为当前科学教育政策实施的主要成效体现在哪些方面?(可多选)
学校领导重视程度提高
科学教师队伍建设加强
科学课程质量提升
科学活动丰富多彩
设施设备条件改善
学生科学兴趣提高
学生科学素养提升
科研成果增多
社会资源利用增加
其他(请注明):
51. 您认为当前科学教育政策实施面临的主要困境有哪些?(可多选)
经费投入不足
师资力量薄弱
教师专业发展支持不够
课程资源匮乏
评价机制不完善
社会资源利用不足
政策执行不到位
部门协同不够
其他(请注明):
52. 您认为当前科学教育实践中最成功的一个案例或经验是什么?请简要描述。
53. 您认为当前科学教育面临的最大挑战是什么?有何解决思路?
54. 您对改进科学教育政策实施有哪些建议?
55. 针对您所在学科,提升中小学科学教育质量,您还有哪些其他建议?
56. 您所在的学校是
关闭
更多问卷
复制此问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