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喜欢欣赏不同类型的艺术作品(听音乐、观看舞蹈、戏剧、画展、书法展、摄影展等)
2.了解艺术作品创作的时代背景(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军事、科技、审美趋向、创作者的生平、人生境遇。如19世纪中叶,法国工业革命加速城市化,中产阶级兴起,传统学院派束缚被打破。莫奈的《日出·印象》通过捕捉瞬间光色,突破了传统绘画的束缚,马奈的作品则深受日本浮世绘影响。)
3.感知艺术作品反映的社会生活内容和艺术家的思想情感,发现艺术作品中的美,并知道美在何处(如北宋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以5米长卷描绘汴京漕运、市井商贸、民俗节庆等场景,通过船只、摊贩、行人等细节,还原了12世纪中国都市的繁荣与阶层差异。梵高的《星月夜》,漩涡状星云与炽烈色彩,反映画家在精神病院治疗期间的孤独与对宇宙的敬畏,笔触的动荡感与其精神状态形成互文。达·芬奇的《蒙娜丽莎》采用三角形构图,人物坐姿与背景山水形成稳定感,而微笑的模糊性又打破静态,创造神秘氛围。)
4.知道音乐作品包括歌曲和乐曲。歌曲赏析从歌词和曲调两方面进行,乐曲重点赏析曲调。(知道歌词赏析从以下几点进行:1.形象、内容、情节;2.歌词结构(句式、字数);3.歌词含义、寓意;4.歌词语言美感(如韵脚、平仄)知道曲调赏析从以下几点进行:1.情绪、风格;2.调式、调性;3.曲式结构(主题段落、乐句数量);4.旋律;5.速度、力度;6.节拍、节奏型方面进行;7.调式调性)
5.知道美术作品(绘画、手工、摄影、书法)赏析从内容美和形式美两方面进行。(内容即美术作品塑造的形象,如人物、自然景观、物体等;形式即色彩、明暗、形状、结构、空间,比例、平衡、强调、运动、节奏等美术基本要素,形式美体现在各要素组合在一起形成的视觉形象的美(对称与均衡、对比与调和、多样统一)、节奏韵律的美、个性与风格的美)
6.知道文学作品(诗歌、小说、散文、戏剧、影视)的赏析从文本内容、主题思想、艺术手法、语言风格方面来欣赏;一般按整体感知、深入研读、品味语言、总结评价的步骤进行。(《红楼梦》人物赏析(林黛玉)文本内容:通过“葬花吟”“共读西厢”等情节塑造多愁善感、才情出众的形象。主题思想:批判封建礼教对女性命运的束缚(如“金玉良缘”与“木石前盟”的冲突)。艺术手法:象征手法(“竹”象征黛玉的高洁)、对比手法(黛玉与宝钗的性格对比)。语言风格:诗词融入(如《唐多令》中“飘泊亦如人命薄”的哀婉)
7.知道舞蹈作品的赏析从动作与姿态、音乐与节奏、舞台美术、舞蹈营造出特定的环境和氛围方面进行;赏析步骤一般按照初步感知、细节分析、深入理解、综合评价四个步骤进行。(《天鹅湖》古典芭蕾赏析动作与姿态:通过“足尖舞”“32圈挥鞭转”展现技术难度,象征天鹅的纯洁与优雅。音乐与节奏:柴可夫斯基的交响乐配合,慢板与快板的对比强化情感起伏(如“白天鹅主题”的抒情性)。舞台美术:白色短裙与黑色背景形成视觉焦点,灯光渐变营造“湖面”效果。环境与氛围:剧场空间强化仪式感,观众与舞者共同沉浸于童话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