汕头大学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实习生头颈部+甲状腺+淋巴结体格检查考试

1. 基本信息:
考生姓名:
考生学号:
考官姓名:
2. 第一部分:检查前准备(请根据各项评分标准填写得分)
洗手、暖手、自我介绍、沟通、器械准备、站位(5分)
0
5
3. 第二部分:眼睛(请根据各项评分标准填写得分)
外眼检查 (包括眼睑、巩膜、结膜、眼球运动)、瞳孔的大小与形状、对光反射 (直接、间接)、集合反射。(口述2分)
0
4
眼球运动:①医师置目标物(棉签或手指尖)于受检者眼前30~40cm处,嘱病人头部固定,眼球随目标方向移动,一般按左→左上→左下,右→右上→右下6个方向的顺序进行。②每一方向代表双眼的一对配偶肌的功能,若有某一方向运动受限,提示该对配偶肌功能障碍。(每项2分,共4分)
0
4
直接对光反射:①用手电筒直接照射瞳孔并观察其动态反应。当眼受到光线刺激后瞳孔立即缩小,移开光源后瞳孔迅速复原。②同样的方法检查另一只眼。(每项2分,共4分)
0
4
间接对光反射:①指光线照射一只眼时,另一只眼瞳孔立即缩小,移开光线,瞳孔恢复。②同样的方法检查另一只眼。 (每项2分,共4分)
0
4
集合反射:①辐辏反射:嘱病人注视1m以外的目标(通常是检查者的示指尖),然后将目标逐渐移近眼球(距眼球约5~10cm),观察双眼的辐辏变化。正常人此时可见双眼内聚。②调节反射:嘱病人注视1m以外的目标(通常是检查者的示指尖), 然后将目标迅速移近眼球(距眼球约5~10cm), 观察双眼的瞳孔变化。正常人此时可见瞳孔缩小。(每项2分,共4分)
0
4
4. 第三部分:口腔(请根据各项评分标准填写得分)
被检查者头略后仰,口张大并发“啊”音,此时医师用压舌板在舌的前2/3与后 1/3交界处迅速下压,此时软腭上抬,在照明的配合下即可见软腭→腭垂→软腭弓→扁桃体→咽后壁等。(5分)
0
5
5. 第四部分:甲状腺(请根据各项评分标准填写得分)
视诊:观察甲状腺的大小、对称性(2分)
0
5
触诊: (1)甲状腺侧叶:①前面触诊:一手拇指施压于一侧甲状软骨,将气管推向对侧,另一手示、中指在对侧胸锁乳突肌后缘向前推挤甲状腺侧叶,拇指在胸锁 乳突肌前缘触诊,配合吞咽动作,重复检查,可触及被推挤的甲状腺 。用同样方法检查另一侧甲状腺。②后面触诊:类似前面触诊。一手示、中指施压于一侧甲状软骨,将气管推向对侧,另一手拇指在对侧胸锁乳突肌后缘向前推挤甲状腺, 示、中指在其前缘触诊甲状腺。配合吞咽动作,重复检查。用同样方法检查另一侧甲状腺。(共5分)
0
5
触诊:(2)甲状腺峡部:站于受检者前面用拇指或站于受检者后面用示指从胸骨上切迹向上触膜,可感到气管前软组织,判断有无增厚,请受检者吞咽,可感到此软组织在手指下滑动,判断有无肿大和肿块。(共5分)
0
5
听诊:①当触到甲状腺肿大时,用钟型听诊器直接放在肿大的甲状腺上,如听到低调的连续性静脉“嗡鸣”音,对诊断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很有帮助 。②另外,在弥漫性甲状腺肿伴功能亢进者还可听到收缩期动脉杂音。(共3分)
0
5
6. 第五部分:气管(请根据各项评分标准填写得分)
将示指与环指分别置于两侧胸锁关节上,然后将中指置于气管之上,观察中指是否在示指与环指中间,或以中指置于气管与两侧胸锁乳突肌之间的间隙 ,据两侧间隙是否等宽来判断气管有无偏移。(5分)
0
5
7. 第六部分:血管(请根据各项评分标准填写得分)
视诊:①颈静脉检查:被检查者取坐位或半坐位,身体呈45°,观察颈静脉有无充盈或怒张(颈静脉充盈水平不超过锁骨上缘至下颌角之间的下2/3水平)。②颈动脉检查:被检查者取坐位或仰卧位,先视诊有无颈动脉异常搏动。(每项各2分,共4分)
0
4
触诊颈动脉,以拇指置于甲状软骨水平胸锁乳突肌内侧,触摸颈动脉搏动,比较两侧颈动脉搏动有无差别。(3分)
0
4
听诊:患者取坐位,用听诊器听诊,如在颈部大血管区听到血管杂音,常提示颈动脉狭窄、椎动脉狭窄等。(3分)
0
4
8. 第七部分:浅表淋巴结(请根据各项评分标准填写得分)
头颈部:患者体位取坐位或仰卧位,检查者位于患者的右侧(2分)。检查者用三指(示指、中指、环指)并拢,手指紧贴检查者皮肤,由浅到深进行滑行触诊(2分)。顺序:耳前→耳后→枕部→颌下→颏下→颈前→颈后→锁骨上淋巴结。(每个部位1分,8个部位共8分,此题总共12分)
0
12
腋窝:①检查者左手托患者左前臂,用右手检查患者左侧腋窝;同法检查右侧腋窝。(2分)②尖群(腋窝顶部)→中央群(内侧)→胸肌群(前群)→肩胛下群(后群)→外侧群(外侧)。(每个部位1分,5个部位共5分,此题总共7分)
0
12
滑车上:检查左侧滑车上淋巴结时,检查者左手托住被检查者左前臂,用右手向滑车上部位由浅及深进行触摸(2分);检查右侧滑车上淋巴结时,检查者右手托住被检查者右前臂,用左手向滑车上部位由浅及深进行触摸(提示:滑车上淋巴结在肘上肱二、三头肌内侧肌间沟髁上3~4cm)。(2分)(共4分)
0
12
腹股沟:腹股沟水平组(沿腹股沟韧带下方)→腹股沟垂直组(沿大隐静脉分布)。(4分)
0
12
9. 第八部分:汇报结果(请根据各项评分标准填写得分)
每个项目检查完,准确汇报结果(5分)
0
5
10. 第九部分:总体评价(请根据各项评分标准填写得分)
检查过程中人文关怀(10分)
0
10
更多问卷 复制此问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