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产权跨境保护与争议解决的湾区实践调查问卷
您好!为深入了解粤港澳大湾区知识产权跨境保护与争议解决的实际状况,推动相关研究,诚邀您参与本次问卷调查。问卷信息将严格匿名处理,仅用于调研分析,感谢您的支持与配合!
您的身份(可多选,若为企业人员,后续围绕企业情况作答 ):
大湾区内地 9 市 / 港澳科技企业代表(负责知识产权、法务等工作 )
律所 / 法律服务机构从业者(涉及知识产权跨境业务 )
法学专业学生(关注知识产权跨境保护领域 )
其他对知识产权跨境保护有了解的人群(请注明 ,如科研人员、自由职业者等 )
若涉及企业(如企业代表、为企业提供服务的法律从业者等),所涉企业的所属行业:
电商
专利技术领域(如电子、机械、生物医药等 )
著作权领域(如文化创意、影视、软件等 )
其他(请注明 )
无
若涉及企业,所涉企业的规模:
微型(员工<10 人 )
小型(10-50 人 )
中型(51-300 人 )
大型(>300 人 )
无
您认为大湾区内知识产权跨境侵权现象的普遍程度:
非常普遍
比较普遍
一般
不太普遍
几乎没有
您是否了解以下典型知识产权跨境保护案例(人工智能领域):深圳云天励飞技术股份有限公司长期专注于人工智能图像识别技术研发,并在香港成功申请了 “一种基于深度学习的实时目标检测方法” 相关专利。该专利技术可高效识别复杂场景下的物体,广泛应用于安防监控、智能驾驶辅助等领域。2023 年初,企业发现香港市场上出现一款功能高度相似的图像识别产品,经调查,确认是香港某智能科技公司未经授权,擅自使用其专利技术制造并销售该产品。深圳云天励飞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迅速收集侵权产品样本、销售合同、技术比对报告等证据,向香港知识产权署投诉,并同步向香港高等法院提起侵权诉讼。经香港法院审理,认定香港某智能科技公司侵权行为成立,判令其立即停止生产销售侵权产品,并向深圳云天励飞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赔偿经济损失 280 万港元,有力维护了深圳企业的知识产权权益。
非常了解
有所了解
完全不了解
若您 / 所涉企业遭遇过跨境知识产权侵权(可简单举例,如电商仿冒、专利盗用等 ),侵权类型(可多选 ):
电商领域侵权(平台售假、商品仿冒等 )
专利技术侵权(产品 / 技术被未经许可使用、仿冒 )
著作权侵权(作品被抄袭、盗版等 )
商标侵权(商标被抢注、仿冒 )
其他(请注明 ,如商业秘密侵权 )
您觉得跨境知识产权维权的主要难题(可多选 ):
取证难(跨区域证据收集、固定复杂 )
粤港澳法律差异大(三地规则理解、适用困难 )
维权成本高(时间、费用成本负担重 )
管辖与执行难(判决 / 裁决在不同法域认可、执行不易 )
其他(请注明 ,如侵权主体追溯难 )
遇到跨境知识产权纠纷时,您 / 所涉企业优先考虑的解决途径:
诉讼(如选择香港法院、内地深圳等法院 )
调解(专业调解组织、行业调解等 )
协商和解
其他(请注明 )
选择诉讼的主要原因(可多选 ):
期望获得明确、可强制的裁判结果
认可管辖法院的专业性、权威性
过往类似纠纷诉讼效果理想
其他途径难以有效解决问题
其他(请注明 )
选择仲裁的主要原因(可多选 ):
程序灵活高效,能节省时间
裁决在跨境执行上相对便利
仲裁机构专业度高(熟悉知识产权、跨境规则 )
有保密需求(避免纠纷公开影响声誉 )
其他(请注明 )
关于调解,您 / 所涉企业的实际参与或认知情况:
常用(参与过且成功解决纠纷,认可其价值 )
偶尔用(参与过,效果因情况有别 )
很少用(了解但没机会 / 需求使用 )
不用(认为效力弱、难以解决问题 )
若对调解存顾虑,主要原因是(可多选 ):
调解协议缺乏强制执行力,担心对方不履行
怀疑调解组织 / 调解员的专业能力
不清楚调解流程、参与渠道
其他(请注明 ,如觉得调解难触及实质问题 )
您 / 所涉企业在知识产权跨境保护方面,最急需的服务或支持(可多选 ):
跨境证据互认协助(简化三地证据认定流程 )
统一咨询平台(解答粤港澳三地知识产权规则、实务疑问 )
专业人才培养(打造懂三地规则、技术 + 法律的复合型人才 )
政策协同(如三地联合制定保护指引、简化执行程序 )
其他(请注明 ,如跨境维权补贴、典型案例库
对于优化大湾区知识产权跨境争议解决,您认为最应推进的政策或机制(可多选 ):
简化港澳判决 / 裁决在内地(及反之)的执行程序
建立湾区知识产权快审机制(缩短案件审理周期 )
深化三地调解组织、仲裁机构协作,互认结果
其他(请注明 ,如统一侵权赔偿计算标准 )
您对大湾区知识产权跨境保护与争议解决,还有哪些建议或观点想分享?(可简要填写 )
关闭
更多问卷
复制此问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