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生态日”网络知识竞赛
您的姓名:
所属组织(示例:××市××委员会(总支或支部)或省直基层组织):
1.全国生态日是哪一年设立的?()
A.2022年
B.2023年
C.2024年
2、2025年全国生态日的主题是()。
A.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
B.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C.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3.在全国各地发现污染环境行为,向环保部门举报应拨()。
A.12315
B.12345
C.12369
4.《习近平生态文明文选》第一卷收入了习近平同志2012年12月至2025年4月期间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著作,其出版发行意义重大,为我们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提供了()。
A.参考资料
B.权威教材
C.普通读物
5.下列哪项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十个坚持”所深刻回答的内容?()
A.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
B.如何快速发展经济的问题
C.如何提高工业生产效率的问题
6.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中,“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理念揭示了()。
A.保护环境会阻碍经济发展
B.保护生态环境与发展生产力的关系
C.经济发展应优先于生态保护
7.江西省在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过程中,积极推进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以下属于其举措的是()。
A.大力发展高污染工业
B.加强鄱阳湖生态保护
C.过度开发森林资源
8.时代之美、社会之美、生活之美、百姓之美、环境之美的总和是()。
A.美丽中国
B.和谐中国
C.文明之国
9.绿色消费也称为“()”,是指以适度节制消费,避免或减少对环境的破坏,崇尚自然和保护生态等为特征的新型消费行为和过程。
A.简约消费
B.可持续消费
C.节俭消费
10.所谓低碳经济是以低耗能、()、低污染为基础的经济发展模式。
A.低排放
B.低标准
C.低效率
11.国务院生态环境主管部门根据危险废物的危害特性和产生数量,科学评估其环境风险,实施 () 管理,建立信息化监管体系,并通过信息化手段管理、共享危险废物转移数据和信息。
A.全过程
B.精细化
C.分级分类
12.大气臭氧污染一般发生在哪个季节?()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13.生态文明建设评价指标体系分生态经济、生态环境、生态文化和 () 四个方面。
A.生态制度
B.生态体系
C.生态理念
14.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非化石能源发电量占总发电量的比重接近()。
A.30%
B.40%
C.50%
15.《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持续推进城市更新行动的意见》中,围绕人民关切部署的主要任务包括以下哪一项?()
A.大力建设超高层建筑
B.修复城市生态系统
C.大规模拆除老城区
16.我国划定生态保护红线,到2035年,全国生态保护红线面积保持在多少万平方公里以上?()
A.215
B.315
C.415
17.江西省在生态补偿机制方面的创新举措是?()
A.将森林碳汇纳入生态补偿机制
B.建立跨省流域生态补偿基金
C.推行企业排污权交易制度
18.2024年,江西省抚州市资溪县大觉山景区获颁全国首张什么类型的景区证书?()
A.5A级零碳景区
B.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
C.C.绿色低碳示范景区
19.江西省在碳达峰碳中和方面的突破是?()
A.建成全国首个“三星零碳工厂”
B.实现全省工业碳排放清零
C.推广100%可再生能源供电
20.目前,江西省列入国家监管平台的县级城市黑臭水体整治完成情况如何?()
A.部分完成
B.全部完成
C.正在推进
21.江西省实施的"五河一湖"生态环境保护中,"五河"不包括()
A. 赣江
B. 抚河
C. 长江
22.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核心要义是()
A. 经济发展优先
B.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C. 先污染后治理
23.2025年世界环境日,中国的主题是()
A.美丽中国我先行
B.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C. 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
24.《碳排放权交易管理暂行条例》正式实施时间是()
A. 2024年1月1日
B. 2024年5月1日
C. 2025年1月1日
25.生态环境分区管控制度的核心管控手段是()
A. 生态环境准入清单
B. 碳排放配额分配
C. 污染源在线监测
26.碳排放双控制度转型中,"十五五"时期实施的管控模式是()
A. 强度控制为主、总量控制为辅
B. 总量控制为主、强度控制为辅
C. 总量与强度双控并重
27.生态保护红线的内涵是()
A. 经济开发边界
B. 城市规划界限
C. 生态安全底线
28.我国首个国家植物园位于()
A. 上海
B. 广州
C. 北京
29."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理念首次提出是在()
A. 十八大报告
B. 2017年中央深改组会议
C. 十九大报告
30.生态文明建设的"四个重大转变"不包括()
A. 发展理念转变
B. 治理体系转变
C. 经济体制转变
31.空气质量指数(AQI)首要污染物通常不包括()
A. 二氧化碳
B. 臭氧
C. PM2.5
32.以下哪个指标不属于生态环境质量评价的"五基"指标体系()
A. 空气质量
B. GDP增速
C.水环境质量
33.我国建立的第一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
A. 鼎湖山自然保护区
B. 长白山自然保护区
D. 神农架自然保护区
34."30×30"生物多样性目标指()
A. 30国联合保护计划
B. 2030年前保护30%陆地和海洋
C. 投入30万亿美元治理资金
35.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核心路径是()
A. 财政全额补贴
B. 市场化交易补偿机制
C. 扩大矿产开发
36.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的基础性文件是()
A. 《环境保护法》
B. 《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
C. 《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
37.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江西时强调,()是江西最大财富、最大优势、最大品牌,一定要保护好,做好治山理水、显山露水的文章。
A.绿色生态
B.淡水资源
C.森林资源
38.2005年8月15日,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总书记在()首次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科学论断。
A.福建省宁德市
B.浙江省安吉县
C.河北省正定县
39.2023年7月21日,中共江西省委十五届四次全体(扩大)会议提出,打造“三大高地”实施“五大战略” 坚定不移推动高质量发展。其中,打造“三大高地”是指:打造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高地、打造内陆地区改革开放高地和()。
A.打造国家生态文明建设高地
B.打造江西生态文明建设高地
C.打造国家生态文明发展高地
40.中共二十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提出“七个聚焦”,其中,第五个“聚焦”是:聚焦建设(),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健全生态环境治理体系,推进生态优先、节约集约、绿色低碳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A.美丽江西
B.美丽中国
C.和谐中国
41.中共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对新时代新征程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作出重大部署,提出“()”。
A.完善生态文明基础体制
B.健全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体制机制
C.实施分区域、差异化、精准管控的生态环境管理制度
42.生态文明的核心是()。
A. 维护生态平衡和可持续发展
B. 为广大人民谋利益、谋福利
C. 重视环境保护、重视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43.以下属于生态环境问题的有()、土地荒漠化、生物多样性减少、大气污染。
A. 水土流失
B. 土地沙漠化
C. 汽车噪音
44.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目标包括生态环境质量实现根本好转、美丽中国目标基本实现、()、实现碳达峰碳中和。
A. 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国家
B. 森林覆盖率达标
C. 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45.下列关于 “碳达峰”“碳中和” 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碳达峰是指一氧化碳排放总量达到峰值后不再增长
B. 碳中和是指一定时期内,二氧化碳的人为移除与人为排放相平衡
C. 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经济社会系统性变革
46.中共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建立能耗双控向()双控全面转型新机制。
A.碳排放
B.碳中和
C.资源利用
47.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要建设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的现代化。”
A.和谐共处
B.和谐共生
C.和睦共处
48.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通过加快构建生态文明体系,确保到(),生态环境质量实现根本好转,美丽中国目标基本实现。
A.2025
B.2030
C.2035
49.生态文明建设的前提和关键是()。
A.发展
B.开放
C.观念转变
50.生态文明建设是一场涉及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思维方式和()的深刻变革。
A.生活质量
B.生存形态
C.价值观念
关闭
更多问卷
复制此问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