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设计与教法》间接评价学生问卷调查表

各位同学:

    大家好!为了了解本学期同学们对《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设计与教法》课程的学习情况,请大家对下面的题目根据自己学习情况进行认真作答,选出适合自己学习情况的选项,答案没有对错之分。请同学们放心做答。感谢你们的参与!

1.

《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设计与教法》教学大纲中规定的课程目标为:

(1)课程目标1:践行师德。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理解立德树人内涵与教育要求,遵守职业道德规范,具有依法执教意识。具有从教意愿,认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工作的意义和专业性;具备人文底蕴与科学素养,具有热爱教育事业,热爱学生的职业理想与信念。(支撑毕业要求1-1、1-2、1-3、2-1、2-2、2-3)

(2)课程目标2:学会教学。掌握扎实的心理学专业知识和通识知识,重点理解和掌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理论基础、目标设置、设计流程、教学方法和课程评价等,能够根据不同学段学生的心理特征开展有针对性的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学设计、教学实施和教学评价。(支撑毕业要求3-1、3-2、3-3、3-4、4-1、4-2)

(3)课程目标3:学会育人。树立德育为先、综合育人理念,掌握综合育人的路径和方法。理解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和规律,并能将心理学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培育学生良好的意志品质和行为习惯;能有效地将心理健康教育教学技能运用到班级组织中,营造尊重、平等、积极向上的心理氛围。(支撑毕业要求5-1、5-2、6-1、6-2)

(4)课程目标4:学会发展。形成终身学习的意识和习惯,能够自主安排相关的学习活动和学习内容。能够运用批判性思维关注、分析和解决教育教学中的实践问题;能够创造性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教学工作。了解国内外心理健康教育改革发展的趋势和前沿动态;具备沟通交流能力与团队协作精神,积极开展小组互助、朋辈学习。(支撑毕业要求7-1、7-2、8-1、8-2)

你对上述课程目标是否了解?( )
2.

《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设计与教法》课程目标对毕业要求指标点的对应关系为:

1-1  爱国爱党,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1-2  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贯彻执行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1-3 掌握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和心理健康工作的职业伦理要求,具备依法依规执教的理念,爱岗敬业。

2-1 具有从教理想,领会学校教育对学生发展的价值和意义,热爱教育事业,认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重要性和专业性,愿意从事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2-2 热爱学生,尊重学生人格,在心理健康教育教学、心理辅导与心理咨询过程中富有爱心、责任心,工作细心、耐心。

2-3 具备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体魄,丰富的人文底蕴和科学精神。

3-1 掌握心理学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理解心理学知识体系基本思想和方法;掌握从事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和实践知识,具备从事心理健康教育教学工作的基本素养。

3-2 掌握常用的实验技术与方法,心理测评技术与统计分析方法,具备进行学生心理测评和科学研究的基本能力。

3-3 掌握心理咨询与辅导的各类技术,具有识别各类心理问题人群并针对各类问题人群进行有效的个体心理咨询和团体辅导的能力。

3-4 理解心理学在中小学生健康发展中的作用和在教育教学与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具备学科融合的教育理念,了解心理学与其他学科的联系,能将心理健康教育贯穿于学校教育教学全过程。

4-1 掌握教师必备的三笔字、普通话、沟通与合作等教育教学基本技能,熟练使用PowerPoint、Word、Excel等办公软件,能灵活运用现代教育信息化技术优化学习方式和过程,完成教育教学中的各项任务。

4-2 能够依据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要求、中小学各阶段心理健康教育的培养目标、身心发展规律、学习方式等特点,自主设计心理健康教育教学活动,撰写并实施活动方案,选取和运用合理的评价方式评价学生的活动效果。

5-1 树立德育为先的理念,掌握中小学德育目标、原理、内容与方法,积极参与各项德育活动的组织与指导,获得积极的教育体验。

5-2 具备开展班级组织建设、班级日常管理、班级活动管理和家长工作管理等的知识和能力,并能运用这些知识解决班级实际问题,帮助学生成长成才。

6-1  理解运用心理学知识育人的价值,掌握中小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养成教育规律,充分利用心理学的原理和方法,采用多种方法指导中小学生的学习生活,促进学生发展,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

6-2 能够综合利用课程、讲座、活动等途径和学校、家庭、社会、媒体等多种资源,培育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促进学生人格完善、健康成长。

7-1 具有终身学习意识,注重专业成长。了解国内外基础教育改革和心理学学科发展动态,能根据时代和教育发展需求主动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能,进行职业生涯规划。

7-2 具有一定的创新意识,初步掌握反思方法和技能,能运用批判性思维方法,分析和解决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的实践问题。

8-1 认同合作共同体的价值,具有团队协作精神,具有组织和参与开展团队互助、合作的学习体验。

8-2 掌握人际沟通技能,具有与中小学教师、学生家长、社会各界进行互动交流的能力。

你对上述课程目标对毕业要求指标点的对应关系是否了解?( )
3. 《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设计与教法》课程的教学方法主要有讲授法、案例分析法、实践教学法、观摩优质示范课、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等方法。 你认为上述教学方法是否合理?( )
4. 《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设计与教法》课程的教学方法主要有讲授法、案例分析法、实践教学法、观摩优质示范课、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等方法,你认为上述方法能否支持本课程能力培养的要求?( )
5. 《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设计与教法》课程目标达成度包含直接评价(40%)和间接评价(60%)。直接评价应至少包括过程性考核和标准测试两种类别。课程总成绩包括三个部分,分别为平时成绩(课堂表现、课堂笔记、课后作业)、实训成绩和期末考试成绩。即:总评成绩=平时成绩×30%+实训成绩×30%+期末成绩×40%。 你认为这种考核方式是否合理? ( )
6. 通过《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设计与教法》课程的学习,你对本课程的课程性质、教学内容有了具体、系统、全面的认识和了解。你认为本课程的课程目标、教学内容对相应毕业要求指标点能否起到有效支撑,支撑程度和合理性如何? ( )
7. 学习完《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设计与教法》课程后,你认为课程目标 1 是否能够达成?( )
8. 学习完《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设计与教法》课程后,你认为课程目标 2 是否能够达成?( )
9. 学习完《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设计与教法》课程后,你认为课程目标 3 是否能够达成?( )
10. 学习完《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设计与教法》课程后,你认为课程目标 4 是否能够达成?( )
11. 为了更好完成本课程设定的课程目标,你有什么好的建议?

说明:间接评价问卷应包含学生、任课教师。课程目标间接评价达成度计算 如下:(1)完全达成、高效达成、基本达成、不能完全达成、完全不能达成对应的分值分别为 5、4、3、2、1。

(2)例:有 6 位同学参加关于课程目标 1 的问卷调查。2 人为完全达成,1 人为高效达成,1 人为基本达成,1 人为不能完全达成,1 人为完全不能达成,则课程目标 1 的间接达成度为:

更多问卷 复制此问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