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势与政策》第三学期期末考试
基本信息:
姓名:
专业:
身份证号: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30题,共30分)
1. 专利技术的意义在于()
A.认识与解释
B.获益与控制
C.创造与需要
D.获利与交易
2. 2017年6月15日,瑞典国会通过了新的气候政策框架,以期到哪一年实现碳中和的目标?()
A.2055年
B.2045年
C.2035年
D.2025年
3.根据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外交思想,推进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必须坚持以()为使命。
A.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B.相互尊重、合作共赢
C.维护各国发展
D.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4. 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动力是()
A.坚持保障和改善民生
B.坚持新发展理念
C.坚持全面深化改革
D.坚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5.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中国确立的主要标志是()
A.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颁布
B.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C.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完成
D.三大改造的完成
6.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强调了()
A.要加强生态文明建设
B.要加强精神文明建设
C.要加强经济文明建设
D.要加强社会文明建设
7. 以下哪个不属于5P理念?()
A.people
B.product
C.prosperity
D.partnership
8. 关于当前国际经济格局的新变化,表述有误的是()
A.当前世界经济复苏乏力,增速持续放缓
B.各国经济联系更加紧密,经济全球化形势大
C.世界经济面临更多的不确定性 D.“逆全球化”趋势日益明显
9. 《巴黎协定》规定的温控目标是()
A.1度
B.4度
C.2度
D.3度
10.科学的动机主要是什么?()
A.发明
B.发现
C.好奇
D.需要
11. “可惜,所有的迹象都指向欧洲不可能完全融合”,这句话出自()
A.特朗普
B.邓小平
C.李光耀
D.基辛格
12. 新中国成立前夕颁布的具有临时宪法作用的是()
A.《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B.《中国人民政治办商会议组织法》
C.《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D.《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13.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解决的历史课题是()
A.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B.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
C.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
D.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14.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根本立场是()
A.坚持全面深化改革
B.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C.坚持全面依法治国
D.坚持全面从严治党
15. 首次提出“城乡二元经济结构还没有改变"的是()
A.党的十五大
B.党的十八大
C.党的十七大
D.党的十六大
16. 哪次会议制定了法治中国建设的路线图,按下了全面依法治国的“快进键”? ()
A.十九届四中全会
B.十七届四中全会
C.十九届三中全会
D.十八届四中全会
17. 曾从国际政治视角作出“三个世界”划分的是()
A.周恩来
B.江泽民
C.邓小平
D.毛泽东
18. 标志着中国即将实现人类历史上时间最短、规模最大解决贫困化问题的事件是()
A.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B.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C.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D.建成现代化强国
19. 以下选项不属于“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是()
A.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B.全面精准扶贫
C.全面深化改革
D.全面依法治国
20. 根据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新的历史方位是指()
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
B.我国的主要矛盾发生变化
C.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发生变化
D.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地位发生变化
21.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第一次系统描绘了()制度的图谱。
A.新自由主义
B.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C.无政府主义
D.新民主主义
22. 现今世界上经济总量位居第二位的国家是()
A.英国
B.德国
C.日本
D.中国
23. 关于中共十九届四中全会作出的三个重大判断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国家治理工作的依据
B.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集中体现于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
C.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科学的制度体系
D.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延续照搬苏联模式的成果
24. 人类历史上第一个民主政体产生于()
A.罗马
B.雅典
C.伦敦
D.佛罗伦萨
25. 国家现代化中,属于软实力现代化的一项是()
A.国防现代化
B.农业现代化
C.科技现代化
D.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26. 第一次提出“四个现代化”的宏伟目标是在()
A.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B.第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C.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D.第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27. 世界上最早爆发资产阶级革命的国家是()
A.荷兰
B.法国
C.英国
D.葡萄牙
28. 《历史的终结和最后的人》的作者是美国学者()
A.亨利·基辛格
B.弗朗西斯·福山
C.塞缪尔·亨廷顿
D.兹比格涅夫·布热津斯基
29. ()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章程》是中国共产党成立后的第一个党章。
A.中共一大
B.中共二大
C.中共三大
D.中共四大
30. ()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根本制度。
A.共产主义制度
B.社会主义制度
C.资本主义制度
D.空想社会主义制度
二、多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15题,共30分)
1. 下列属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形成的时代背景的是()
A.从国情看,当代中国正处于近代以来最好的发展时期
B.从世情看,当今世界正在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
C.从党情看,中国共产党在革命性锻造中坚定走在时代前
D.从民情看,扶贫工作取得巨大成就,贫困问题已经消除
2. 近年来,国际安全形势呈现的新特点有()
A.大国关系深刻调整,竞争和对抗的一面明显加剧
B.全球动荡源和风险点增多,不稳定、不确定性增大
C.和平与发展将不再成为时代主题
D.传统安全加速回归,战争风险呈上升趋势
3. 我国在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国外交上做出的努力有()
A.稳定与俄罗斯、欧盟的关系
B.推进“一带一路”建设
C.尝试“公共外交”、经营周边
D.发展与非洲、拉美的关系
4. 2002年,党的十六大提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最根本的是要把坚持()有机统
一起来。
A.党的领导
B.人民当家作主
C.依法治国
D.人民民主
5. 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部宪法于1954年9月20日经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
全票通过。它的颁布具有重要意义,因为它()
A.规定了国家的国体和政体、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B.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真正意义上的“人民的宪法”
C.规定了国家在过渡时期的总任务和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目标
D.是中华民族站起来的最高政治法律标志
6. 下面属于2003年欧盟《成熟的伙伴关系:中欧关系中的共同利益与挑战》这一文件内容
有()
A.和平与稳定等问题上的共同利益日益增加
B.中欧双方在很多全球治理问题上的利益重合
C.推动全球治理中的共同责任是未来中欧关系的首要目标
D.中欧作为战略伙伴在保护和推动可持续发展
7. 我们要加快形成()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
A.全面融合
B.城乡互补
C.工农互促
D.共同繁荣
8. 商品的二重性是什么?()
A.物质性
B.价值
C.可交换性
D.使用价值
9. 在“格局变化”中理解中欧关系,这种“变化”发生在()
A.中国和欧盟之间
B.中国和欧盟内部
C.全球格局
D.中国和欧盟的周边地区
10. 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指出,在符合规划和用途管制前提下,允许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出让、租赁、入股,实行与国有土地()
A.同权同价
B.同价异权
C.同权议价
D.同等入市
11. 如果用两个关键词概括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决定》,那这两个关键词分别是()
A.制度
B.环保
C.治理
D.外贸
12. 判断制度是否科学的标准包括()
A.效仿西方
B.符合规律
C.富有实效
D.切合实际
13.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力体现在()
A.政治领导力
B.群众组织力
C.社会动员力
D.思想引领力
14. 中国社会主义制度经历的三个阶段分别是()
A.国家统治
B.国家治理
C.无为而治
D.国家管理
15. 我国国家制度和治理体系坚持共同的理想信念、价值理念、道德观念,弘扬(),促进全体人民在思想,上精神上紧紧团结在一起。
A.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B.革命文化
C.所有传统文化
D.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三、判断题 (对的打√,错的打×,每空1分,共20分)
1. 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奋斗目标。
对
错
2. 国际安全的新变局不仅体现在传统安全领域,还体现在非传统安全领域。
对
错
3. 中国外交应对“百年大变局”,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外交思想为指导。
对
错
4. 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之后,我们既能消除绝对贫困,又能消除相对贫困。
对
错
5.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不仅是中华民族发展史上的一个伟大事件,也是人类发展史上的一个伟大事件。
对
错
6. “一带一路”旨在积极发展中国与沿线国家的经济合作伙伴关系,共同打造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
对
错
7. 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是坚持全面依法治国。
对
错
8. 以人民为中心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政治立场。
对
错
9. 目前我国大部分产业仍处于模仿性技术创新向原创性技术创新的发展阶段。
对
错
10. 历史是由少数英雄人物创造的,人民群众只是跟随者。
对
错
11. 纵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图谱,其中最根本的政治制度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对
错
12. 《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中“妄议中央大政方针”表明普通党员不可向领导提意见
对
错
13.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符合规律、切合实际、富有实效
对
错
14. 20世纪初的中国遭受很多外侮的主要原因是愚昧落后的封建制度
对
错
15. “法制”和“法治”都表示法律的健全和实施,其基本意涵是完全相同的
对
错
16. 消灭非公有制经济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发展方向
对
错
17. 制度和治理是相互结合不可分开的
对
错
18. “民主之殇”是指因简单的少数服从多数原则作出错误决策而引发的社会问题
对
错
19. 政治转型过程中的核心目标是重建国家治理体系
对
错
20.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意味着近代以来久经磨难的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迎来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
对
错
四、论述题(每题20分,1题,共20分)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必须深化文化体制改革,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增强文化整体实力和竞争力,让一切文化创造源泉充分涌流,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试结合这一论述谈谈当前我国文化体制改革的主要任务有哪些?
关闭
更多问卷
复制此问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