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
Ⅰ:本问卷旨在通过社会学习理论视角,了解初中生在校园中接触暴力榜样、模仿倾向、强化机制以及个人认知等方面的情况,以探索校园欺凌行为的成因。
Ⅱ:在本问卷中,“校园欺凌”,又称“校园霸凌”,是指同学之间在校园中或相关场所内,反复地、有意图地,通过语言、动作、排挤、网络等方式,对他人造成身体伤害、心理伤害或社交孤立的行为。校园欺凌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类:(1)语言欺凌:如辱骂、起侮辱性外号、传播谣言;(2)身体欺凌:如推搡、殴打、绊人、强迫做事;(3)关系欺凌:如故意孤立、不许他人加入群体、排挤等。注意:本问卷关注的是反复出现或具有伤害性的行为,而不是单次的玩笑或误会。
Ⅲ:本问卷采取匿名填写,所有数据仅用于学术研究,请您根据实际情况如实填写。每题请根据您的真实想法选择相应的选项。
Ⅳ:请使用以下评分标准:1 = 很不同意,2 = 不同意,3 = 一般,4 = 同意,5 = 很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