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民国家安全教育知识竞赛答题活动
基本信息:
姓名:
系部:
班级:
1.计算机感染勒索病毒后,正确的应对措施是( )。
A、立即支付赎金
B、断开网络并报告网信部门
C、尝试自行解密文件
D、格式化所有硬盘
2.某单位内网服务器遭受DDoS攻击,主要特征是( )。
A、文件被加密勒索
B、网络流量异常激增
C、系统密码遭篡改
D、数据库信息泄露
3.根据《网络安全法》,网络运营者留存用户日志的期限至少为( )。
A、3个月
B、6个月
C、1年
D、2年
4.针对APT攻击(高级持续性威胁)。的核心防御策略是( )。
A、安装防火墙
B、定期漏洞扫描
C、建立纵深防御体系
D、关闭所有外部端口
5.我国科技安全的核心任务是( )。
A、扩大国际技术合作
B、确保关键核心技术自主可控
C、提高科研论文发表数量
D、降低研发经费投入
6.根据《科学技术进步法》,涉及国家安全的关键核心技术研发项目应当实行( )。
A、国际合作主导
B、市场自由竞争
C、举国体制攻关
D、企业自主决策
7.某科研机构拟向境外提供人工智能算法源代码,需事先通过( )审查。
A、科技伦理委员会
B、国家出口管制主管部门
C、国际技术标准组织
D、企业法务部门
8.下列哪项属于《中国禁止出口限制出口技术目录》中的管控对象( )。
A、普通建筑材料生产技术
B、5G基站芯片制造技术
C、家用电器维修手册
D、开源软件代码
9.科研人员在涉外合作中发现外方要求提供涉密实验数据,正确的做法是( )。
A、签订保密协议后提供
B、立即终止合作并向单位报告
C、删除敏感部分后提交
D、通过私人邮箱发送
10.根据《生物安全法》,涉及基因编辑等高风险科研活动必须经过( )。
A、国际同行评议
B、科技伦理审查
C、企业董事会批准
D、社交媒体公示
11.我国建立“实体清单”制度的主要目的是( )。
A、限制外资企业市场准入
B、防范危害国家安全的技术扩散
C、保护传统产业垄断地位
D、促进技术交易市场化
12.设置高强度密码的正确方法是( )。
A、使用姓名拼音+生日
B、8位纯数字组合
C、大小写字母+符号+数字混合
D、重复使用同一密码
13.科研单位处理涉密科技成果转化时,应优先选择( )。
A、境外上市融资
B、国内战略投资者
C、跨国技术交易所
D、开源社区共享
14.下列哪种行为可能威胁科技安全( )。
A、在国际期刊发表基础研究成果
B、携带涉密科研图纸出境未申报
C、参加学术会议交流实验方法
D、申请国际专利保护
15.根据《数据安全法》,重要科研数据的出境安全管理由( )负责。
A、国家网信部门
B、科技部
C、海关总署
D、国家标准化委员会
16. 以下哪项不属于维护政治安全的重要举措( )。
A、坚持党的领导
B、放任谣言传播
C、加强法治建设
D、提升公民政治素养
17.从国际层面看,对我国政治安全构成威胁的不包括( )。
A、外部势力的和平演变图谋
B、正常的文化交流
C、地缘政治冲突引发的连带影响
D、国际恐怖主义势力渗透
18. 在网络空间中,危害政治安全的行为有( )。
A、依法传播正能量信息
B、恶意散布虚假政治信息
C、进行网络安全防护
D、举报网络不良信息
19.下列关于政治安全说法正确的是( )。
A、政治安全与普通民众无关
B、经济发展好了政治安全自然就有保障
C、政治安全是国家安全的根本
D、只要军事强大就能维护政治安全
20.我国维护政治安全的根本制度保障是( )。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B、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D、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关闭
更多问卷
复制此问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