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民国家安全教育知识竞赛答题活动
基本信息:
姓名:
系部:
班级:
1.公共场所遇到可疑包裹应( )。
A、打开检查
B、立即报警
C、移至角落
D、拍照发朋友圈
2.我国关键信息基础设施的运营者应留存网络日志至少( )。
A、3个月
B、6个 月
C、1年
D、2年
3.生物入侵直接威胁( )。
A、生态安全
B、科技安全
C、文化安全
D、政治安全
4.公共场所发生爆炸时,应优先采取的行动是( )。
A、围观现场了解情况
B、逆风向快速撤离
C、使用手机拍摄视频
D、寻找掩体趴下保护头部
5.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应坚持( )。
A、自主创新
B、技术引进
C、国际合作
D、市场换技术
6.发现公共场所存在火灾隐患,正确的做法是( )。
A、自行尝试灭火
B、立即拨打119并通知管理人员
C、拍摄视频上传网络
D、等待他人处理
7.根据《反恐怖主义法》,公民发现疑似恐怖活动线索应首先向( )报告。
A、所在单位
B、社区居委会
C、公安机关
D、新闻媒体
8.在人员密集场所发生踩踏事件时,自我保护的正确姿势是( )。
A、双手交叉护住后脑,侧身蜷缩
B、快速奔跑逃离现场
C、趴在地面匍匐前进
D、大声呼救吸引注意
9.下列哪项属于社会安全事件( )。
A、地震灾害
B、传染病疫情
C、群体性械斗
D、网络系统瘫痪
10.根据《治安管理处罚法》,扰乱车站秩序导致列车延误的行为,最高可处以( )。
A、警告
B、200元以下罚款
C、5日以下拘留
D、10日拘留并处500元罚款
11.遇到持刀抢劫的歹徒,最安全的做法是( )。
A、正面搏斗夺刀
B、记住特征并报警
C、交出财物确保自身安全
D、大声呼救追赶歹徒
12.以下哪项不属于间谍行为( )。
A、刺探国家秘密
B、开展合法学术交流
C、策反公职人员
D、接受境外敌对任务
13.根据《突发事件应对法》,社会安全事件的预警级别用( )表示。
A、红色、橙色、黄色、蓝色
B、一级、二级、三级、四级
C、特别重大、重大、较大、一般
D、A类、B类、C类、D类
14.下列哪项属于《个人信息保护法》规定的敏感个人信息( )。
A、姓名
B、手机号码
C、生物识别信息
D、电子邮箱地址
15.发现有人非法传播邪教宣传品,正确的处理方式是( )。
A、立即销毁宣传品
B、向公安机关举报
C、转发给朋友提醒注意
D、在社交媒体曝光
16.校园内发现可疑人员尾随,应迅速前往( )。
A、偏僻角落躲避
B、保安室或人多区域
C、宿舍锁门不出
D、联系同学前来接应
17.根据《网络安全法》,网络运营者发现网络产品存在安全漏洞后,应当立即采取补救措施并按照规定向( )报告。
A、公安机关
B、国家网信部门
C、工信部门
D、消费者协会
18.下列哪种行为可能构成“非法侵入计算机信息系统罪”( )。
A、使用他人共享的Wi-Fi
B、未经授权破解企业数据库
C、下载开源软件代码
D、转发网络漏洞信息
19.防范钓鱼邮件最有效的措施是( )。
A、不点击陌生链接
B、安装杀毒软件
C、定期修改邮箱密码
D、关闭邮件自动加载功能
20.《数据安全法》规定,重要数据的处理者应当定期开展( )。
A、数据备份演练
B、网络安全等级保护测评
C、数据安全风险评估
D、员工保密培训
关闭
更多问卷
复制此问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