场景理论下的杨玘屯非遗研学产品问卷调查表
第一部分 基本信息
1.性别:
男
女
2.年龄:
<18岁
18-25岁
26-45岁
>45岁
3.职业:
学生
教师
企业职员
其他________
4.过去一年内平均参与研学次数:
1次
2-3次
≥4次
5.信息获取渠道:
社交媒体
学校/机构组织
亲友推荐
其他________
第二部分 场景感知量表
说明:请根据实际体验感受,对以下表述的同意程度进行打分(1=非常不同意,5=非常同意)。
6. 景区功能分区(工坊/展区/休憩区)的布局便于学习与互动
很不同意
1
2
3
4
5
很同意
7. 空间环境(采光、通风、温湿度)舒适,适合长时间研学活动
很不同意
1
2
3
4
5
很同意
8. 导览路线规划科学合理,没走回头路,也未与其他参观流线重合
很不同意
1
2
3
4
5
很同意
9. 场景中的非遗符号(如泥咕咕纹样、社火道具)具有鲜明文化特色,呈现醒目且易于识别
很不同意
1
2
3
4
5
很同意
10. 非遗主题装饰(如泥咕咕纹样、社火道具)增强了场景文化沉浸感
很不同意
1
2
3
4
5
很同意
11. 景区导视系统(标识牌、解说牌)能清晰传达文化内涵
很不同意
1
2
3
4
5
很同意
12.研学活动中的互动环节(如泥塑制作、社火表演)参与感强
很不同意
1
2
3
4
5
很同意
13. 研学活动类型丰富深度结合非遗知识(如泥塑技艺历史、生态智慧),具有教育意义
很不同意
1
2
3
4
5
很同意
14. 场景中的科技应用增强了学习效果
很不同意
1
2
3
4
5
很同意
15. 互动环节设计合理,活动难度分级合理,适合各年龄段参与者
很不同意
1
2
3
4
5
很同意
16. 讲解员专业知识丰富,能深入阐释非遗文化内涵
很不同意
1
2
3
4
5
很同意
17. 现场工作人员服务及时,能有效解决突发问题
很不同意
1
2
3
4
5
很同意
18. 研学手册内容详实,与实地体验形成有效互补
很不同意
1
2
3
4
5
很同意
19. 传承人/导师指导耐心细致,激发了我进一步了解非遗文化的兴趣
很不同意
1
2
3
4
5
很同意
20. 传承人/学员/游客之间的交流合作顺畅,团队氛围融洽
很不同意
1
2
3
4
5
很同意
21.社区(村委会)很好的参与了研学活动,如提供志愿者服务
非常不满意
1
2
3
4
5
非常满意
22.掌握了至少1项非遗核心技艺(如泥咕咕制作)
非常不满意
1
2
3
4
5
非常满意
23.本次活动加深了我对黄河非遗历史价值的理解,并产生了强烈的文化自豪感
非常不满意
1
2
3
4
5
非常满意
24.理解了非遗技艺与黄河流域生态的互动关系(如黄河故道取土活动)
非常不满意
1
2
3
4
5
非常满意
25.我愿意再次参与同类非遗研学活动
非常不满意
1
2
3
4
5
非常满意
26.我会推荐他人参与杨玘屯非遗研学
非常不满意
1
2
3
4
5
非常满意
27.我愿意在社交媒体上分享本次的体验
非常不满意
1
2
3
4
5
非常满意
28.我愿意为非遗主题文创产品(如泥咕咕盲盒)支付更高的价格
非常不满意
1
2
3
4
5
非常满意
29.我愿意支付更高费用参与深度非遗体验
非常不满意
1
2
3
4
5
非常满意
第三部分 开放性问题
30.您认为杨玘屯非遗研学场景最需要改进的方面是?
空间布局
活动设计
符号传达
参与者互动
导览服务
教育配套
其他
31.您对杨玘屯非遗研学产品的核心需求是什么?
传统制作技艺体验
知识获取
社交分享
其他
32.
本次研学最让您印象深刻的文化符号是?
泥咕咕纹样
景观雕塑
制作工坊
其他
33.
您认为非遗研学对当地社区最重要的贡献是?
文化传承
经济增收
生态保护
其他
34.您认为景区最需改进的空间设计是?
功能分区
导览路线
科技体验
其他
35. 35.请用一句话描述您对黄河非遗文化传承的期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关闭
更多问卷
复制此问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