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化院富平分公司安全环保知识竞赛
1.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情况应当如实记录,并通过职工大会或者职工代表大会、信息公示栏等方式向()通报。
A、政府人员
B、单位领导
C、社会媒体
D、从业人员
2.下列因素或条件不属于与劳动过程有关的职业性危害因素的是()。
A、劳动组织不合理
B、操作体位不良
C、照明不良
3.安全生产工作实行管行业必须管安全、管业务必须管安全、管生产经营必须管安全,强化和落实生产经营单位主体责任与(),建立生产经营单位负责、职工参与、政府监管、行业自律和社会监督的机制。
A、政府监管责任
B、社会监督责任
C、企业管理责任
D、行业自律责任
4.习近平总书记针对2013年11月22日山东青岛输油管线泄漏引发爆炸事故作出重要批示指出,各级党委和政府、各级领导干部要牢固树立安全发展理念,始终把()放在第一位。
A、统筹安全和发展
B、人民群众生命安全
C、加强隐患排查治理
D、加强安全生产监督
5.根据本质安全定义,下列装置或设备,属于从本质安全角度出发而采取的安全措施的是()。
A、高处作业人员使用的安全带
B、现场作业人员佩戴的呼吸器
C、切割机械上设置的光控断电装置
D、汽车上设置的安全气囊
6.对于重大事故隐患,由生产经营单位()组织制定并实施事故隐患治理方案。
A、主要负责人
B、安全负责人
C、技术管理人员
D、安全管理人员
7.某企业依据《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管理办法》规定,开展预案编制工作,关于该单位应急预案编制的做法,错误的是()。
A、企业董事长是本次编制工作的组织者
B、针对企业现状编写了火灾、触电等专项应急预案
C、开展了事故风险评估并提出了防范和控制措施
D、编制后该企业安全总监对预案的真实性和实用性进行了确认并发布
8.某企业为实现安全生产,总经理李某组织相关专家对本企业辨识出的危害因素对应风险进行讨论,划分风险等级,区分出可接受风险和不可接受风险,对可接受的风险,制定了控制措施,对不可接受风险,制定了削减措施,并对控制削减措施进行了研讨论证。该企业的这种做法属于()。
A、隐患排查治理
B、安全风险警示
C、安全风险评估
D、危害因素辨识
9.安全技术措施是运用工程技术手段消除()不安全因素,实现生产工艺和机械设备等生产条件本质安全措施。
A、人的
B、物的
C、管理的
D、环境的
10.安全评价的程序主要包括:准备阶段,危险、有害因素辨识与分析,定性、定量评价,提出安全对策措施,形成安全评价结论及建议和()。
A、进行报告评审
B、编制安全评价报告
C、安全建议桌面推演
D、申请政府部门文件备案
11.排放水污染物,不得超过()。
A. 国家规定的水污染物排放标准
B. 地方规定的水污染物排放标准
C. 国家或者地方规定的水污染物排放标准和重点水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指标
D. 行业标准
12.国务院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应当会同国务院卫生主管部门,公布()名录,实行风险管理。
A. 水污染物
B. 有毒有害水污染物
C. 大气污染物
D. 固体废物污染物
13.排放工业废水的企业,含有毒有害水污染物的工业废水应当()。
A. 稀释排放
B. 分类收集和处理
C. 混合收集和处理
D. 直接排放
14.生态环境主管部门及其环境执法机构和其他负有大气环境保护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有权通过()等方式对排放大气污染物的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生产经营者进行监督检查。
A. 现场检查监测、自动监测、遥感监测、远红外摄像
B. 书面检查
C. 远程检查
D. 不定期抽查
15.国家鼓励煤矿企业等对煤层气进行开采利用,从事煤层气开采利用的,煤层气排放应当()。
A. 符合有关标准规范
B. 随意排放
C. 经过处理后排放
D. 偷偷排放
16.钢铁、建材等企业生产过程中排放粉尘、硫化物和氮氧化物的,应当()。
A. 采用清洁生产工艺,配套建设除尘、脱硫、脱硝等装置
B. 采用传统生产工艺
C. 随意排放
D. 只建设除尘装置
17.下列属于首轮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指出问题的一级指标的是()。
A. 空气指标不降反升
B. 责任落实
C. 工业企业治理不力
D. 违法违规开发建设
18.环境保护综合督查的目的是()。
A. 推动政府在决策中更为重视环境保护工作
B. 解决单一的环境问题
C. 监督企业守法情况
D. 监督政府履职情况
19.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正处于()的关键期。
A. 压力叠加、负重前行
B. 快速发展
C. 成果巩固
D. 平稳过渡
20.“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科学论断创造性地破解了什么历史性难题?()
A. 工业文明数百年来发展与保护 “二元悖论”
B. 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难以平衡
C. 资源利用与生态保护的矛盾
D. 可持续发展与短期利益的冲突
关闭
更多问卷
复制此问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