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研究生择校考试模拟试题 \n法律(法学)综合课

1.答题前,考生须在试题册指定位置上填写考生编号和考生姓名;答题卡指定位置上填写报考单位,考生姓名和考生编号,并涂写考生编号信息点。

2.考生须把试题册上的“试卷条形码”粘贴条取下,粘贴在答题卡的“试卷条形码粘贴位置”框中,不按规定粘贴条形码而影响评卷结果的,责任由考生自负。

3. 选择题的答案必须涂写在答题卡相应题号的选项上,非选择题的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指定位置的边框区域内,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册上答题无效。

4. 填(书)写部分必须使用黑色字迹签字笔书写,字迹工整,笔迹清楚;涂写部分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

5.考试结束,将答题卡和试题册按规定交回。

1. 您的姓名:

一、单项选择题(第1—20小题,每题1分,共20分)

2.

罗马法谚:“法律不理琐碎之事。”对此表述,理解正确的是()

3.

下列关于法律责任与法律制裁的说法正确的是(  )

4.

我国《公职人员政务处分法》第5条规定:“给予公职人员政务处分,应当事实清楚、证据确凿、定性准确、处理恰当、程序合法、手续完备。”关于该条中法律规则逻辑结构的表述,正确的是(  )

5.

下列关于法律部门的划分说法正确的是(  )

6.

“机动车不应包含由人力或畜力驱动的车辆”属于哪种法律解释(  )

7.

关于各法学流派及其观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8.

根据村民委员会组织法,下列关于村务监督机构的表述,正确的是(  )

9.

下列文件中,被马克思称为“世界上第一个人权宣言”的是(  )

10.

关于成文宪法和不成文宪法,表述正确的是(  )

11.

关于我国人大代表候选人的产生程序,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12.

根据现行宪法和法律,下列关于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表述,正确的是(  )

13.

关于我国专门人民法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14.

关于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授权立法,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15.

宋代文学家苏轼曾感叹“三风十愆古所戒,不必骊山可亡国”。其中,“三风十愆”指的是官吏中盛行的“巫风”“淫风”和“乱风”三类恶劣风气以及与之相关的十种不良行为。我国古代有针对“三风十愆”处墨刑的惩罚规定,作出该规定的朝代是(  )

16.

中国历史上首部确认罪刑法定原则的刑法典是(  )

17.

按照唐律的规定,下列情形的婚姻不为法律所禁止的是(  )

18.

清人薛允升比较唐律与明律后指出,明律相对于唐律,在内容上“重其所重,轻其所轻”。下列项中,属于明朝“轻其所轻”的犯罪是(  )

19.

清乾隆十八年,有雇主将其所雇工人打伤,该雇主应承担的法律责任是( )

20.

在革命根据地时期,贯彻“地主不分田,富农分坏田”政策的土地立法是(  )

21.

唐高宗永徽年间某地有婢女不堪主人欺凌,将主人毒杀。后该婢女被官府缉捕归案,判处斩刑。根据唐律关于死刑复奏制度的规定,该案应复奏的次数是(  )

二、多项选择题(第21—30题,每题2分,共20分)

22.

我国《刑法》第329条第1款规定:“抢夺、窃取国家所有的档案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下列相关说法中,正确的有()

23.

下列关于我国法律职业的说法,正确的有(  )

24.

下列关于“公法”和“私法”的论述,正确的有()

25.

下列关于法律实施的表述,正确的有()

26.

根据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实行宪法宣誓制度的决定,下列人员中,在就职时应当进行宪法宣誓的有(  )

27.

下列行为中,侵犯了我国宪法规定的公民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的有(  )

28.

根据我国《宪法》,下列关于非公有制经济的表述,正确的有(  )

29.

下列关于《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内容与特点的表述,正确的有( )

30.

依秦律,下列案件中,不属于官府应当受理的“公室告”的是(  )

31.

下列关于《开皇律》的表述,正确的是(  )

三、简答题(第31—33题,每题10分,共30分)

32.

简述法律责任的目的。

33.

简述2018宪法修正案对序言部分的修改。

34.

简述清代的刑事审判程序。

四、分析题(第34—37题,每题15分,第38题20分,共80分)

36.

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建立领导干部应知应会党内法规和国家法律清单制度的意见》(以下称《意见》),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意见》指出: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抓住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以增强法治观念、提升法治思维能力、遵守党规国法为目标。

——新华社2023年8月2日电

结合材料和法理学知识,试论述为什么要抓住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

38.

试论述全国人大专门委员会。

更多问卷 复制此问卷